近期媒體報導行天宮與失智老人財產的爭議,再次提醒我們:隨著年長者人口增加,老人財產或是詐騙案件中,老年族群的受害比例仍然居高不下。了解詐騙風險與防護方法,是每個家庭都需要關心的課題。
一、各年齡層受詐騙比例(台灣資料)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與各地方政府公布的2022-2024年詐騙案件資料:
年齡層 | 受害比例(占該年齡報案人數) | 主要詐騙手法 |
---|---|---|
18-39歲 | 25% | 網路購物、假投資、網路交友 |
40-64歲 | 35% | 假投資、假公務員電話詐騙 |
65歲以上 | 40% | 假冒子女急需款項、假醫療或長照費用、傳統電話詐騙 |
二、年長者易受詐騙的原因
- 認知能力下降:失智或輕微記憶障礙,使得判斷資訊真偽能力降低。
- 缺乏數位金融知識:對銀行、投資、網路支付操作不熟悉。
- 社交孤單:詐騙者常以情感連結誘騙長輩,如關心、急事或獎金。
- 信任心理強:長輩常相信公務員或宗教人士,容易成為詐騙目標。
三、家屬可以採取的防詐騙措施
- 財務監護與提醒:定期檢視銀行帳戶及交易紀錄,對陌生電話與訊息保持警覺。
- 設定金融授權:可與銀行申請「親屬代管」或「交易提醒通知」,避免單獨操作大額金錢。
- 教育長輩辨識詐騙:透過新聞案例、警政署宣導、長照中心活動增強警覺性。
- 建立家族安全網:重要決策由多位家人共同參與,降低單獨受騙風險。
四、法律工具協助財產安全
1. 安養信託
- 申請對象:年長者、失能或失智者皆可,財產用於生活費、醫療、長照等支出。
- 申請方式:透過銀行、信託公司或律師辦理,簽訂信託契約。
- 費用:管理費每年約0.2%~1%,設立費用約2~5萬元。
- 優點:由受託人代管,防止詐騙或不當挪用,確保生活品質。
2. 意定監護
- 申請對象:尚未失能,但希望預先指定監護人。
- 申請方式:依《民法》向法院提出申請,需指定監護人及監護範圍。
- 費用:約1萬至2萬元,包括法院審查費及公證費。
- 功能:長輩若失能,監護人可依法處理財務、醫療及生活事務。
3. 財產遺囑
- 方式:自書遺囑、代書遺囑、公證遺囑。
- 重點:清楚指明財產分配及受益人,簽名及日期,最好有見證人或公證。
- 費用:自書遺囑自行書寫即可;公證遺囑一般2,000~5,000元。
- 建議:與安養信託搭配,確保財產既安全又符合法律效力。

五、結語
年長者的財產安全不僅關乎個人,也關乎家庭幸福。透過教育、防範措施,以及法律工具(安養信託、意定監護、財產遺囑),可以有效降低詐騙風險。及早規劃、共同參與決策,才能保護財產並維持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