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篇我們介紹了水溶性維他命,本篇將介紹維他命的另一種類型:脂溶性維他命。
維他命A
維持視力、黏膜及皮膚的正常功能,也與生殖及免疫系統有關。缺乏時會導致夜盲症、乾眼症、毛囊角化症。在台灣缺乏的情形不普遍。服用維生素A過量會造成肝功能異常、骨質疏鬆、中樞神經系統異常,若婦女在懷孕第一期攝取高劑量的維生素A,可能造成胎兒神經細胞發育異常,提高唇顎裂的機率。食物來源是深綠色蔬菜、胡蘿蔔、木瓜、芒果、柑橘、動物肝臟、蛋和肉類。
從植物食物攝取的「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先質」,對身體沒有毒性,身體會自行調節,依需要量將類胡蘿蔔素轉化成維他命A,過多的胡蘿蔔素則在體內扮演抗氧化的功能,不會轉化成為維生素A,因此從植物中攝取維生素A是安全的。
維他命D
維他命D是唯一人體能夠自行製造的維他命,在台灣有近七成的民眾體內維他命D不足。一般我們說的維生素D指的是D2以及D3,D3的轉換利用率較高。D2可以從植物食物中攝取,如香菇、木耳等;D3則存在於肉類食物中,如魚類或海鮮等。D3還有一種來源就是人體經過曬太陽自行合成。
維他命D可以幫助腸道吸收鈣、增加骨質密度,缺乏時可能會造成骨質疏鬆、影響生殖功能、容易受病毒和細菌感染。維生素D缺乏也可能和心臟病、糖尿病、憂鬱症、失智症、癌症有關。
攝取過量則會造成高血鈣,導致鈣質囤積血管或其他軟組織的硬化。根據第七版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維他命D的建議攝取量是1歲以下和51歲每以上每天10 微克(400 IU),1歲到50歲每天5微克(200 IU)。
維他命E
維他命E在身體中的功能是抗氧化、增強免疫力、抗凝血、維持生育能力、抗老化等,若缺乏則可能造成貧血、神經受損、影響生殖功能。食物來源有植物油、堅果、綠素蔬菜等,從食物攝取維生素E,吸收率和抗氧化能力都比服用合成補充劑來得好。
維他命 K
維生素K能幫助傷口癒合、促進傷口凝血、幫助增進骨質密度。缺乏時可能造成血液不凝固、傷口難癒合、血尿、胃出血、瘀血、骨質疏鬆等。食物來源為菠菜、甘藍菜、花椰菜、蘆筍、芥蘭菜、優格、蛋黃、柑橘類、動物肝臟、綠茶等。
如果「短時間大量」攝取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會影響抗凝血藥物 ( Warfarin ) 的藥效,但若是依平日均衡飲食攝取的量,不用太擔心。
在現代人的飲食習慣中,最容易缺乏維他命就是B群及維他命C,平時少吃精緻穀類、多吃全穀類再以及蔬果,就能夠攝取足夠的 B 和 C。
全素食者需要特別注意維他命B12 的補充,若是奶蛋素者,則可由奶類及雞蛋獲得B12;若是全素食者,可以吃B12的補充品以免造成惡性貧血喔!
脂溶性的維生素 A、D、E、K 則是要特別注意不要過量食用,過去曾有因為吃太多魚肝油而導致維生素A 中毒的案例,所以千萬要特別注意,在服用補充品前,記得詢問專業醫生、藥師、營養師的意見!
參考資料
Whitney, Eleanor, and Sharon Rady Rolfes. Understanding nutrition. Cengage Learning, 2007.
本文授權自iHealth政昇藥局,原文標題與連結:維他命該怎麼吃,B群, A, C, D, E, K 我都吃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