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家天使編輯團隊)人體的腸道正常情況下就像一條暢通無阻的水管,但若是今天這條水管打結、或是折到等狀況,就會使得管內的壓力變大,產生一連串的反應,腸阻塞就是這樣的概念,發生的時候會造成腹痛、腹脹、無法排氣或排便的狀況。很多人會以為腸阻塞只會發生在小孩子,然而事實上,腸阻塞是全年齡都有可能發生的疾病,但造成的原因不同,因此要特別留意!
腸阻塞的原因
最常見造成腸阻塞的兩大疾病,一個是腸沾黏(Intestinal adhesions),另一個則是大腸癌。其中,腸沾黏通常好發於過往腹部或股盆腔有動過手術的病人,像是經過剖腹產的女性,就容易發生;而大腸癌的腸阻塞形式就比較接近慢性阻塞,病人通常會先發現大便的形狀開始變細,比較少是直接堵塞。除了上述兩種情況外,可以把腸阻塞的原因分成三個種類:
第一類是機械性因素,是由於異物、外部壓迫等原因造成腸道阻塞,也是大部分腸阻塞原因的類型
第二類是神經性因素,像是帕金森氏症的患者,因為神經傳導物質分泌的異常,造成腸道的蠕動降低,容易便秘,嚴重甚至會阻塞
第三類是血管性因素,若腸胃道的血管發生栓塞等狀況,使得腸胃道壞死,就會產生腸阻塞的症狀。
腸阻塞的四大症狀
腸阻塞典型的四大症狀就是腹痛、腹脹、嘔吐、停止排便排氣,另外,由於大腸是身體吸收水分的主要腸道,因此若是發生腸阻塞,就有可能使得水分吸收能力下降,造成病患有脫水、口乾等狀況,若是發生腸道壞死,則有可能造成細菌感染,嚴重者甚至死亡。
腸阻塞就是便秘?
由於腸阻塞的症狀初期不是非常特別,頂多就是腹脹、腹痛,讓很多人會誤以為是「便秘」或「消化不良」,然而腸阻塞跟便祕最大的差別在於他會持續的疼痛,不會因為有排便而減輕,甚至有可能連排氣都沒有發生,這種時候就要懷疑可能是腸阻塞了,另外有一點很重要,腸阻塞算是急症,需要積極的介入治療,不然若是壓力持續累積,造成腸道壞死、細菌感染,就會有致命的危險。
照顧腸阻塞病人時,有哪些要注意的?
目前治療腸阻塞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保守治療,另一種則是手術治療。若是病人採用保守治療的時候,就需要禁食、禁水,並且有的會放置鼻胃管做減壓或抽吸,這時就要觀察病人的精神狀況與身體變化,若是發生發燒、畏寒等狀況就要懷疑病情是否有變化,要盡快回報醫護人員。另外,因為要禁水,若是病人感到口渴,可以用大棉棒沾水,塗抹在病人嘴巴周圍,減輕乾燥的不適。
如何預防腸阻塞?
規律運動、足夠的水分補充,攝取是當的纖維素幫助腸胃道蠕動,都是可以幫助預防腸阻塞,但是有一點特別要注意,補充纖維質雖然有助排便,但是一些過於高纖不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竹筍、柿子等食物,易形成糞石而造成排便困難,增加腸阻塞發生率,特別是臥床老人家建議少吃。還有,有些臥床長輩因為行動不易,無法正常的運動,這時候藉由外部的腹部按摩,也對增加腸道蠕動可以有所幫助喔!
參考資料
1.嘉義長庚醫院-腸阻塞
3.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腸扭結與腸阻塞 急性腹痛的幕後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