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知識庫

家天使精心為您彙整生活照顧、照護相關資訊,不論您是照顧者或是照顧服務員,都能更滿足您的照顧知識
照顧部落格
2025/06/12
  

老人跌倒預防指南:跌倒處理、預防與照護聘請方式一次看

老人跌倒預防指南:跌倒處理、預防與照護聘請方式一次看

老人跌倒不僅是意外,更可能是身體警訊!本文將介紹老人跌倒後處理步驟,包括送醫判斷與後續照顧注意事項,以及預防老人跌倒的3大重點。若需要24小時待命的照護支援,絕不能錯過文末介紹的居家照護:家天使!

本文目錄:

一、老人跌倒警訊:認識跌倒的風險、原因與潛在危機

(一)老人跌倒原因

(二)老人跌倒後遺症

二、老人跌倒怎麼辦?家屬必知的老人跌倒後處理流程、就醫與照顧事項

(一)老人跌倒如何扶起?老人跌倒處理 5 流程

(二)老人跌倒看哪科?對症下藥更有效

(三)老人跌倒後照顧注意事項

三、如何預防老人跌倒?3 重點幫助長輩遠離跌倒風險

老人防跌倒重點 1:改善居家環境

老人防跌倒重點 2:提升長輩自身能力

老人防跌倒重點 3:留意長輩起身、出門時的細節

四、防止老人跌倒照護推薦|交給 24 小時待命的家天使!

(一)家天使服務優勢與特色

(二)家天使服務項目

 

一、老人跌倒警訊:認識跌倒的風險、原因與潛在危機

衛福部的文章指出,110 年國民健康署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每 6 位長者中就有 1 位曾經跌倒,而每 12 位長者中就有 1 位因跌倒就醫。衛生福利部 112 年死因統計,「跌倒」是 65 歲以上老人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每 10 萬人中就有 26.4 人因跌倒而死亡)其影響不容忽視。

長者跌倒往往不是單一事件,而是多重風險因子交織下的結果,許多時候,我們以為長輩只是不小心,卻忽略背後潛藏的健康警訊和環境陷阱。以下為您介紹老人跌倒的常見原因。

(一)老人跌倒原因

(1)環境因素

  • 濕滑的浴廁地面:浴室、廚房地面若有積水或濕滑,就會如同溜冰場般危險。
  • 地毯滑動、走道堆積雜物:地毯邊緣翹起、電線散亂、走道堆滿雜物等,都是長輩移動時的絆腳石,可能因此重心不穩而跌倒。
  • 不平整的地板或樓梯:家中地板如果高低不平、磁磚隆起,或是樓梯的梯面磨損、扶手鬆脫不穩固等,都會讓長輩在行走或上、下樓時增加跌倒風險。
  • 可攙扶的家具不穩固:當長輩從椅子上起身、從床上翻身下床,或者在室內移動時,可能會習慣性扶著身旁的家具,如果家中的桌子、椅子或櫃子不夠穩固,很可能在長輩施力時突然跑位,導致意外。
  • 室內光線不足:光線不足會讓長輩看不清前方是否有障礙物,也容易誤判高、低差,尤其在夜間上廁所時,更是跌倒的高風險時刻。

(2)生理因素

除了外在環境,長輩隨著歲月增長,身體機能也會自然地出現退化現象,成為跌倒的原因之一。

  • 視力或聽力下降:視力與聽力下降,都會影響長輩對環境的判斷與反應速度。
  • 平衡感變差:內耳平衡功能退化,導致長輩在站立或行走時更容易感到不穩,甚至出現搖晃。
  • 肌力不足:隨著年齡增長,長輩的肌肉量會自然流失,尤其導致下肢肌力不足,影響步行穩定性及支撐力。
  • 神經病變: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等神經或認知功能障礙,會影響長輩的步態、判斷力及反應。
  • 慢性疾病:心臟病、中風、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可能導致頭暈、肢體無力。
  • 服用容易造成跌倒的藥物:利尿劑、安眠藥、血壓藥等部分藥物,可能引起頭暈、嗜睡或姿勢性低血壓,在無形中增加長輩跌倒的風險。
  • 疼痛:關節炎、舊傷等疼痛問題,會讓長輩在行動時改變正常的步態,或者因為疼痛而避免移動,導致肌力進一步流失,進而增加跌倒風險。

(二)老人跌倒後遺症

長輩一旦發生跌倒,除了表面的擦傷、瘀青,更可能引發以下嚴重的後遺症,對長輩身心及家庭造成長遠影響:

  • 骨折:骨折是最常見且最令人擔憂的跌倒後遺症,髖部骨折更是最常見的症狀,通常需要接受複雜的手術治療,且復原期漫長,常需臥床數月,甚至可能導致長輩從此無法自行下床活動,嚴重影響未來的生活品質。
  • 頭部外傷:若長輩跌倒時,頭部直接撞擊地面或硬物,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外傷,即使表面看起來只有輕微的擦傷或腫塊,但如果長輩本身有在服用抗凝血劑藥物,也可能因此引發顱內出血。
  • 心理陰影:經歷跌倒的長輩除了生理上的疼痛,更可能產生「跌倒恐懼症」,對於行走、出門甚至簡單的日常活動感到焦慮與害怕,導致活動量減少、肌力退化,形成惡性循環。
  • 臥床與併發症:骨折或頭部外傷等嚴重的跌倒傷害,可能導致長輩需要長期臥床休養。長期臥床時,可能會因身體長時間壓迫同一部位而形成「壓瘡」(褥瘡)、由於尿液滯留或導尿管使用不當引起「泌尿道感染」,又或是因為活動量減少,導致呼吸道分泌物堆積引發「肺炎」等。
  • 家庭負擔:照顧跌倒受傷的長輩,需要家人付出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例如:協助翻身、盥洗、餵食、陪伴復健等,也可能導致部分家庭成員需要請假甚至辭職來專心照護。除此之外,龐大的醫療、復健費用,以及可能需要的輔具或居家改造,都會對家庭經濟帶來沉重的壓力。

 

交給 24 小時待命的家天使,為您守護家人,預防長輩跌倒!

 

二、老人跌倒怎麼辦?家屬必知的老人跌倒後處理流程、就醫與照顧事項

了解長輩跌倒的警訊與潛在危害後,以下將為您說明長輩跌倒後的黃金處理流程、送醫判斷,以及後續的照顧注意事項,讓您在緊急時刻不再手足無措。

(一)老人跌倒如何扶起?老人跌倒處理 5 流程

老人跌倒處理 5 流程

1. 保持冷靜,別急著攙扶:當家中長輩不幸跌倒,應首先觀察他意識是否清楚、有無明顯外傷或出血,勿貿然扶起,以免造成二次傷害。

2. 詢問狀況:若長輩意識清楚,應詢問他哪裡疼痛、能否自行移動。

3. 檢查傷勢:仔細檢查長輩身上是否有開放性傷口、變形、腫脹或瘀青。

4. 協助移動與送醫若無明顯骨折或頭部外傷,可協助長輩慢慢起身,或使用棉被、厚衣物墊在身體下方,輕柔地移動到安全處。若懷疑骨折、頭部外傷(例如意識不清、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肢體無力等),請立即撥打 119,讓專業救護人員處理,避免自行移動而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攙扶長輩起身時,可以參考以下步驟,將長輩移動到椅子上:

  • 首先扶住長輩的肩膀與臀部,協助他翻成趴姿。動作務必緩慢,避免讓長輩感到不適或疼痛。
  • 將長輩的一腳膝蓋向外開,照顧者此時移動到另一側,協助撐起長輩的臀部,讓長輩轉換為「四足跪」(即手掌與膝蓋著地)。
  • 讓長輩的雙手緩緩撐在椅子上後,照顧者協助長輩的臀部重心移到一邊,將另一腳抬起轉換為「單膝跪」
  • 協助抬起長輩臀部,同時讓長輩的雙手、雙腳出力,一起將身體撐起
  • 照顧者將長輩的臀部慢慢轉向面對椅子,讓長輩坐下,即完成。

5. 記錄與觀察:參考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的文章內容,當長輩跌倒後,無論跌倒輕重,都應記錄「SPLATT」資訊以提供給醫護人員參考,並在未來幾天持續觀察長輩的精神、食慾及身體狀況。

SPLATT 的記錄重點如下:

  • 症狀/Symptom:跌倒前的症狀有哪些?跌倒是否失去意識?
  • 病史/Prior fall:長輩過去是否跌倒過?多久會跌倒一次?
  • 地點/Location:發生跌倒的地點在哪裡?
  • 跌倒前的活動/Activities during falls:跌倒時正在做什麼事情?
  • 跌倒的時間/Time:跌倒的時間、日期是什麼時候?
  • 跌倒的傷害/Trauma:跌倒後是否有創傷、影響到身體其他功能?

(二)老人跌倒看哪科?對症下藥更有效

當長輩跌倒後,應根據受傷部位和狀況選擇正確的科別,以獲得最及時有效的治療。常見的科別包含骨科、復健科或神經內科等,醫師可能會安排 X 光檢查、電腦斷層等影像學檢查,以確認是否有骨折或其他內部損傷。

老人常跌倒要看哪一科?若家中長輩經常跌倒,建議至「老年醫學門診」進行全面性的評估檢查,進一步分析導致老人跌倒的原因,包括:身體衰弱、平衡能力下降、視覺和聽覺問題、藥物副作用、環境不安全等,才能從根本預防跌倒事件。

(三)老人跌倒後照顧注意事項

長輩跌倒後的照護,是他能否順利康復、重拾生活品質的重要關鍵。以下是家屬在長輩跌倒後應特別留意的細節。

  • 頭部受傷的注意事項:即使最初檢查後看似無礙,嚴重的頭部撞擊仍可能引發延遲性出血或其他併發症。若長輩曾經跌倒撞到頭部,除了初期就醫外,往往需要長期追蹤觀察、定期門診檢查,以及視狀況進行康復治療等。家屬平時需密切留意長輩的意識狀態、有無持續性頭痛、噁心嘔吐或肢體無力等情形,如有異狀應立即回診。
  • 骨折的注意事項:跌倒後最常見的後遺症就是骨折,尤其常見於髖骨、手腕、臂骨和脊椎骨等部位。如果長輩的骨折情況較嚴重,通常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而術後的行動能力往往會受到影響,需要仰賴定期與專業的復健以幫助康復。此時,一位專業且貼心的居家照護者可以幫忙長輩定期活動身體,避免導致後續長期臥床。
  • 關節脫臼的注意事項:跌倒不僅可能造成骨折,也可能導致肩關節或髖關節脫臼。若跌倒後長輩的關節部位出現劇烈疼痛、外觀變形或無法活動,需要立即就醫進行復位。若跌倒後沒有感到劇烈疼痛,但有持續性的痠痛、不適或活動度受限,切勿只為長輩貼痠痛貼布,務必帶他給專業醫師檢查。
  • 長期臥床的注意事項:嚴重的大面積骨折或神經損傷,可能會導致長輩需要長期臥床靜養,但長期臥床時,卻可能會引發多種併發症,包括:身體長期壓迫導致的壓瘡/褥瘡、肌肉萎縮、骨質疏鬆、情緒低落等問題。因此,無論是在醫院還是居家環境中,都建議聘請專業的照護員,協助長輩進行定時翻身、皮膚檢查、餵食等護理,並提供心理支持。
  • 關注長輩的心理狀態:即使跌倒後的外傷康復,長輩仍可能在心中留下層層陰影,因此產生嚴重的恐懼感,導致移動欲望降低、減少外出活動,甚至引發憂鬱。因此,家屬應多給予長輩心理支持、耐心陪伴,也推薦聘請居家照護員,鼓勵長輩逐步恢復活動,重建行動的信心和動機。
  • 留意長輩可能再次跌倒:經過一次跌倒後,長輩可能因為關節活動度減少、肌肉力量降低等後遺症,增加再次跌倒的風險。因此,在長輩療傷期間,甚至康復之後,都必須積極做好預防措施。以下將為您詳細說明如何從環境、身體和行為 3 大面向,全面強化長輩的防跌能力。

 

三、如何預防老人跌倒?3 重點幫助長輩遠離跌倒風險

了解完跌倒的照顧事項後,以下為您介紹預防老人跌倒的 3 大重點。

預防老人跌倒 3 重點

參考〈驚!1/6 的老人有跌倒經驗;防跌從日常生活做起〉文章內容,102 年國民健康署「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高達 56.3% 的長輩跌倒發生在「住處內」,而「路邊」與「有高度或坡度的地面」則是住家外最常跌倒的地點。以下為老人常跌倒的地點數據。

住處內最常跌倒的地點:

  1. 家具旁(椅子、床、沙發或其他家俱旁):23.7%
  2. 浴室、淋浴間或廁所等:12.3%

住處外最常跌倒的地點:路邊(包含人行道)有高度或坡度的地面

  1. 路邊(包含人行道):46.2%
  2. 有高度或坡度的地面:13%

從以上數據可以清楚看出,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外出,都有跌倒的潛在風險,因此需要全面性的防跌策略,並留意長輩外出時的安全。

老人防跌倒重點 1:改善居家環境

家是長輩最常活動的場所,也是最容易發生跌倒的地方。

  • 地面防滑:浴室和廚房的地面是容易潮濕的區域,務必鋪設具備良好防滑功能的止滑墊,並隨時保持地面乾燥,也建議選用防滑係數較高的地磚或地板材質,讓長輩走得更踏實。
  • 照明充足:昏暗的環境會嚴重影響長輩的視力判斷,因此請確保家中各區域都有充足且明亮的照明,特別是走道、樓梯間和浴廁。推薦可以安裝感應式夜燈,讓長輩半夜起身時不必摸黑,或將電燈開關安裝在門口附近,位置適中、不能太高或太低,方便長輩輕鬆觸按。
  • 清除家中障礙物,保持通道暢通:建議讓家具遠離主要走道,確保通道寬敞、雜物分類與收納整齊,不堆放在地面、電線則應靠牆收好,避免纏繞與放置在走廊上。如果家中有地毯或腳踏墊,請務必確認它們服貼地面、不會滑動,或在底下加上防滑墊,以防長輩踩上時滑倒。
  • 加裝扶手:在洗臉盆旁、馬桶旁、樓梯間、床邊和走道等長輩經常活動的地點,加裝穩固的扶手,讓長輩在起身、移動或如廁時能有穩定的施力點。
  • 善用輔具:如果長輩行動不便,可以在床邊放置助行器或拐杖,讓他在上、下床時能隨手拿取,提供支撐,並應選擇適合長輩身高與身體狀況的輔具,教導他學習正確的使用方式,以有效降低跌倒風險。
  • 留意樓梯的邊緣辨識度:樓梯的邊緣建議加裝止滑條以增加摩擦力,並選用與樓梯面不同顏色的材質,讓長輩能辨識每一階的邊緣,確保上、下樓梯的安全性。
  • 注意床鋪高度的黃金比例:理想的床高應是長輩坐下時,雙腳能平穩著地,膝蓋彎曲約 90 度,才能方便長輩輕鬆上、下床,減少跌倒風險。
  • 聘請專業看護協助:當家屬時間有限,無法長時間陪伴長輩,或長輩有較高的跌倒風險時,聘請專業看護是極為有效的防跌策略家天使看護媒合平台上的照護員,皆為具備國家級認證的本國籍看護,不僅能協助長輩的日常起居,如協助翻身、上下床、如廁等,更能隨時注意環境中的潛在危險,提供即時的協助與保護,並在緊急狀況發生時快速應變。

 

預防長輩跌倒,就交給 24 小時待命的家天使,為您守護家人!

 

老人防跌倒重點 2:提升長輩自身能力

除了改善外部環境,提升長輩自身的身體機能與反應能力,也是防跌的核心策略。

  • 鼓勵長輩進行肌力訓練與平衡感練習:規律的運動可以提升長輩的下肢肌力、核心穩定性及平衡感,常見的運動有:太極拳、慢走、原地抬腿、靠牆半蹲等,如果家屬不確定如何引導,或擔心長輩獨自運動不安全,家天使的專業照服員可以提供陪伴與指導,在安全環境下協助長輩進行適度的訓練,也能陪同外出散步,給您和長輩最貼心的保障。
  • 定期檢查視力,配戴合適的眼鏡:視力模糊是導致跌倒的常見原因之一,長輩應定期至眼科檢查視力,並根據醫師建議配戴合適度數的眼鏡,若有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疾,也應積極治療,確保視線清晰。
  • 檢視長輩平日服用的藥物:長輩常因慢性病服用多種藥物,家屬請務必定期檢視目前服用的藥物清單,主動與醫師或藥師討論,了解是否會引起頭暈、嗜睡、平衡感不佳等副作用,並在醫師評估下進行調整,降低跌倒風險。
  • 積極控制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慢性病,若控制不佳,可能導致長輩出現頭暈、肢體無力、視線模糊等症狀,進而增加跌倒風險,因此應遵從醫囑,積極控制慢性病,維持血糖、血壓穩定。
  • 姿態性低血壓患者應緩慢起身:如果長輩被診斷出有姿勢性低血壓(從躺姿或坐姿突然站起時會感到頭暈目眩)建議可在起床前先活動一下手腳,然後緩慢地從躺姿坐起,在床邊稍坐片刻再慢慢站立。醫師也可能建議長輩使用彈性襪,幫助下肢血液回流,減輕相關症狀。
  • 解決足部和鞋子問題:應選擇合腳、具備良好防滑功能的鞋子,避免穿著鞋底磨損嚴重、過於寬鬆或容易脫落的鞋子。若長輩有足底筋膜炎、拇趾外翻等足部問題,應積極尋求醫師協助。
  • 補充維生素 D:適量補充維生素 D,可以幫助鈣質吸收、有助於維持神經與肌肉的正常生理,間接降低因肌力不足導致跌倒的風險。建議長輩除了可以外出多曬太陽,也可透過飲食或營養補充品攝取維生素 D。

老人防跌倒重點 3:留意長輩起身、出門時的細節

即使居家環境和長輩自身能力都已提升,在日常活動和外出時,仍需留意細節,才能將跌倒風險降到最低。

  • 下床或起身時的動作要緩慢:從臥姿或坐姿準備起身時,建議先在床邊或椅子上稍坐片刻,讓身體適應重力變化後再緩慢起身,以避免因姿勢性低血壓而產生頭暈、眼前發黑的狀況。
  • 天氣惡劣時應儘量避免外出:寒冷或陰雨天可能會導致長輩肌肉僵硬,或是路面濕滑,因此若非必要,長輩應避免在天氣不好時外出。如需外出,務必穿著保暖且輕便的衣物,搭配抓地力強的防滑鞋,並推薦讓照護員陪同外出,為突發狀況做好準備。
  • 清晨或夜晚時,可在衣物外貼上反光標誌:長輩若習慣清晨運動或傍晚散步,可在衣物上貼上反光標誌,增加長輩的能見度,提醒過往車輛或行人注意,提升外出的安全。
  • 慢性病人應備妥隨身藥物再出門:家屬或照護員應在患有慢性病的長輩出門前,協助檢查他是否攜帶需要定時服用的藥物,以免錯過服藥時間,導致血糖飆升、血壓不穩或其他急性症狀發作。
  • 郊外旅遊要有家人或同伴隨行:長輩若想去郊外旅遊,建議讓家人、照護員同伴隨行,出發前,也請務必確認踏青路線的地形是否平穩、留意當天的天氣變化、隨時注意長輩的體力狀況,並預估往返所需時間等。
  • 其他注意事項:若長輩想要獨自出門,應提醒他上、下車前要先確認車子已停妥,開車門前要注意來車。過馬路時,要提早觀察交通燈號秒數,為自己預留充裕的過馬路時間,切勿搶黃燈或紅燈。為避免長輩發生意外,也建議聘請臨時照護員,在長輩外出時陪同。

另外,參考〈老年人跌倒風險評估與預防〉的文章內容,可對長輩提問以下 3 個問題,進行跌倒風險篩檢。

  • 過去一年是否跌倒?
  • 站著或走路時是否覺得身體不穩?
  • 是否擔心跌倒?

如果任何一題回答「是」,強烈建議您帶長輩前往醫療機構,尋求專業醫師或物理治療師的協助,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查與評估。及早發現潛在問題,才能及早介入,有效預防跌倒的發生。

 

四、防止老人跌倒照護推薦|交給 24 小時待命的家天使!

面對長輩跌倒的潛在風險,儘管家屬已經做好居家環境改善和注意相關事項,但許多家庭仍面臨無法 24 小時貼身陪伴長輩的困境,尤其當家人白天需外出工作,長輩獨自在家時,安全與照護品質實在令人擔憂。

此時,尋求專業且值得信賴的居家照顧服務,無疑是保障長輩安全的明智之舉!家天使照護媒合平台致力提供專業、值得信賴的居家照顧服務,不僅能在長輩跌倒後提供所需的照護與復健協助,更能在日常生活中全方位地守護長輩的安全與健康,讓長輩與家屬都能更安心。

(一)家天使服務優勢與特色

⭐️防止長輩跌倒的貼心照護

  • 彈性預約,滿足多樣需求:無論需要短期的臨時看護,例如:週末陪伴長輩外出散步 3~4 小時,讓他們能適度活動,或是需要長期的多天服務,例如:每天 8 小時或 10 小時的照顧,讓長輩在家人上班時也能有人看顧安全,家天使都能提供高度彈性的預約模式,靈活安排服務時間,無需支付不必要的費用。
  • 客製化照護照顧計畫:家天使會根據每位長輩的身體狀況、生活習慣、特殊需求,以及家庭的具體要求,量身打造專屬的照護計畫。無論是協助洗澡、餵食、移位等身體照顧,還是家務協助、陪伴就醫等,都能依照需求彈性調整。
  • 防跌專業技能,保護長輩安全:家天使的照服員不僅具備基礎照護技能,更接受過專業訓練,可以協助長輩安全上下床、如廁、行走,在長輩活動時提供必要的攙扶與保護,即使長輩不慎跌倒,也能依照標準流程迅速處理,將傷害降至最低。
  • 科技輔助,預防與追蹤並行:家天使不只提供便利的媒合服務,App 更整合多項實用功能,您可以輕鬆使用 App 中的生理健康紀錄簿,定期記錄與追蹤長輩的血壓、體溫、心跳等重要生理數據,隨時掌握長輩的健康動態。此外,App 也提供免費的跌倒風險評估量表,讓您或照服員能定期為長輩進行評估,提早預測長輩可能的照顧風險,及早預防。

⭐️即時掌握照護情況

  • 科技輔助管理,即時掌握照護狀況:家天使提供線上簽到退、工作日誌等智慧化功能,家屬可透過平台即時掌握照護人員的服務狀況與工作內容,讓您隨時了解家人的照護情形,安心又安全。
  • AI 照顧指引與個案健康管理:不管是家屬或是服務的照顧服務員,都可以透過家天使獨家的 AI 照顧引擎去預測長輩未來可能遇到的照顧風險,再搭配生理數據(血壓、體溫、心跳等)管理與異常通報,協助長輩趨吉避凶,得到更好的照顧品質。

⭐️專業認證團隊

  • 全台最大媒合平台:家天使具備超過 3,200 名專業照服員,至今已累積超過 100 萬服務時數。
  • 專業認證照護團隊:家天使平台上的所有照護人員皆具備國家級專業訓練證書,能為您的家人提供專業、安全、高品質的照護服務。
  • 快速回應媒合需求:家天使改變傳統等待媒合的模式,讓平台上的照服員主動回應您的照護需求,大幅提升媒合的成功率,且縮短您等待的時間,快速找到合適人選。
  • 透明的評價系統與有效事前溝通:家天使平台設有完善的評價機制,讓您可以參考過往使用者的回饋,也能在服務前與照服員進行線上溝通,更深入地了解該名看護的專業背景與服務風格,挑選出最符合需求的照護人員。

⭐️24 小時全年無休

  • 客服全年無休:無論何時遇到疑問或需要協助,只要一通 0800 免費專線,全年無休的家天使客服團隊就能儘速提供專業諮詢與支援。
  • 24 小時手機預約:家天使提供全天候的手機預約服務,遇到突發狀況與臨時照護需求,只需透過手機 App 即可快速尋找臨時看護,最快在預約後 4 小時內即可到府提供服務!

⭐️避免糾紛的多元付款方式

家天使提供多元的付款選擇,避免無收據證明的現金交易衍生的風險,包含看護拿錢就跑、金錢法律糾紛等。在家天使平台,您可透過傳統的 ATM 轉帳或便利商店代碼繳費,無需擔心個資外洩的風險,也不需綁定信用卡,讓付款流程更加安心、便捷。

(二)家天使服務項目

家天使與其他照顧服務的差異

 

家天使

其他業者(長照 2.0、人力仲介派遣、外籍看護等)

人員均具有國家專業認證

不一定

線上快速預約服務

個案健康管理

AI 照顧指引

服務時間彈性選擇

即時線上溝通

電子簽到退,GPS 定位


 

 

家天使服務項目資訊

 

醫院看護與居家看護

臨時看護

服務特性

針對醫院看護或居家看護的多天長時數需求

時間彈性,預約靈活

線上快速預約服務

單日服務 8/10/12/24 小時,需至少預約 3 天,服務日期可任選。

單次預約最短 3~24 小時,可預約單天、單次或連續多日服務

服務時間彈性選擇(費用包含照服員餐費)

8 小時 2,000 元

10 小時 2,200 元

12 小時 2,400 元

24 小時服務>北北基:2,800~3,600 元

      >其他縣市:2,700~3,500 元

 

※24 小時費用依照服員個別資歷調整

※以上費用包含照服員餐費

北北基每小時費用:300/330/360/390 元

 

其他縣市每小時費用:280/310/340/370 元

 

※費用依照服員個別資歷調整

※以上費用包含照服員餐費


 

交通費

以上費用包含交通費

0~500 元,照服員自行設定

平台服務費

每日 100 元

單筆訂單 200 元

 

想快速找值得信賴的照護員,預防長輩跌倒嗎?就讓家天使減輕您的負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