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知識庫

家天使精心為您彙整生活照顧、照護相關資訊,不論您是照顧者或是照顧服務員,都能更滿足您的照顧知識
照顧部落格
2025/08/26
  

給牙口不好的長輩:好備餐、好吞嚥、好營養的銀髮友善食物|家天使

家中長輩最近總說吃東西累、咬不動嗎?其實「牙口不好」不只是缺牙或假牙不合,常伴隨咀嚼力下降與吞嚥困難;當食物質地不對,便會難以下嚥、易嗆咳,越吃越怕。本文從照顧者出發,教你用日常食材做出好入口的軟食,並善用銀髮友善標示挑選產品:掌握切細、軟化、調濕、成團四原則,讓長輩吃得下、吃得夠、更安全。我們也整理 2016–2024 成果與 2025 入選名單、可下載清單與選購重點。

關鍵字:牙口不好、銀髮友善、吞嚥困難、易嗆咳、軟食

1|牙口不好的常見原因

「牙口不好」不只是牙齒少、假牙不合而已。高齡後常見三類原因會讓吃飯變得辛苦:

  • 牙齒因素:蛀牙、牙周病、缺牙、假牙鬆動,造成咬合無力、咬不斷。
  • 咀嚼肌退化:臉頰與咀嚼相關肌肉力量下降,咀嚼時間拉長、容易疲累。
  • 吞嚥肌肉/協調問題:舌頭與喉部肌力不足、協調變差,食物不易形成食團,進而吞嚥困難、易殘留。

備餐的核心思路是:用合適的「質地」和「大小」,讓長輩能安全又愉快地自己吃

 

2|吃到不合適質地的食物可能造成什麼?

當食物太硬、太乾或太黏,長輩可能出現:

  • 難以下嚥與卡喉:食團成形不佳、卡在咽喉,容易易嗆咳
  • 吸入性嗆咳:食物或液體「走錯路」到氣管,引發吸入性肺炎風險。
  • 吃得慢、吃不完:進食時間拉長、挫折感上升,最終導致營養不足、體重下降。

 

3|為什麼要避免「都吃流質」?保住自我進食的能力

長期只喝流質會讓口腔與吞嚥肌更少被「使用」,肌力與協調度更快退步。相反地,選擇正確軟食質地友善的食物(例如「容易咀嚼」到「舌頭壓碎」等級),能讓長輩自己吃、吃得下、吃得夠,維持尊嚴與日常功能。

 

4|政府推動「銀髮友善」在做什麼?

我國由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FIRDI)執行 Eatender 銀髮友善食品 計畫與評選,鼓勵業者開發好咀嚼、好吞嚥、好準備的商品,提升長輩飲食的便利性與營養可及性;並設置質地友善性標示,讓家屬一眼就能選到合適產品。

 

5|不同「質地」標籤的差別(Eatender 常見四級)

等級 日常描述 適合情況
容易咀嚼 用牙齒可輕鬆咬碎,口感軟嫩、纖維不拉扯。 牙齒功能尚可,但不耐硬、乾、柴的食物。
牙齦咀嚼 幾乎不用牙齒,靠牙齦與口腔壓力即可分碎。 缺牙多、假牙不穩、咬合力量不足。
舌頭壓碎 以舌頭即可壓碎,無需明顯咬合作用。 咀嚼力更弱或吞嚥協調較差者。
無須咀嚼 幾乎無需咀嚼即可吞嚥,質地均一、滑順。 嚴重吞嚥困難或短期過渡調整。

實務上請依專業評估選擇合適等級;若有「易嗆咳」、反覆肺炎史,務必諮詢醫療或語言治療專業。

 

6|2016–2024 累計趨勢與標示落地

推動至 2024 年底,累計 958 項產品通過評選,但僅421 項把 Eatender 標誌真正印上外包裝;另有749 項申請標誌(含廣宣)。這表示從產業到消費端的「標示落地」仍有努力空間,需要更友善的通路與教育,讓家屬更容易買到對的產品。

 

7|2025 年度入選與全量名單表

2025 年入選共 150 項(75 家),前三大品項為點心 28、飲品 21、主食 17。個別獎項(如金饌獎、營養友善獎、質地友善獎、包裝友善獎、商業潛力獎、食材創新獎)亦已公布。

8|怎麼選?看懂標示、買對軟食(照顧者口袋清單)

  • 先看標章與名單:找 Eatender 標誌,或先到官方名單確認。
  • 對位質地等級:從「容易咀嚼 → 無須咀嚼」挑最「剛好」的等級,避免過軟造成肌力更退步。
  • 營養優先:每餐蛋白質可抓 20–30g(依醫囑),避免過鹹;留意水分與纖維。
  • 包裝友善:字體清楚、易開啟、份量標示明確;加熱步驟簡單、降低燙傷風險。
  • 避免易嗆咳地雷:乾柴肉、帶刺魚、帶籽帶殼與黏膩拉絲的質地。
  • 特殊疾病:糖尿病、腎臟病、吞嚥困難者,務必依專業建議調整。

 

常見問答

牙口不好一定要吃流質嗎?

不必。優先選擇符合能力的質地(如「牙齦咀嚼、舌頭壓碎」),維持自我進食與肌力。

怎麼判斷吃下去會不會易嗆咳?

觀察是否反覆咳嗽、聲音濕濁、用餐時間拉長等;若常卡喉,建議評估吞嚥功能。

官方名單在哪裡查?

至 Eatender 官方獲選名單與各類別產品頁面查詢,並留意包裝上的質地標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