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照顧場域中,不只有病人或長者需要被照顧,負責照顧人的--照顧服務員,也同樣需要被照顧,根據平台統計,目前平台上有76.2%的照顧服務員主要是投身在平台上並沒有投身公費長照服務,並且45歲以上照顧服務員占比77%,女性占比79.42%,以上數據都表示男性照顧服務員在照顧場域中的稀缺。
2025年上半年度的家天使績優照服員,平台從眾多優秀的照服員中,找了兩位男性的照顧服務員,兩個人的年紀相差了25歲,但他們同樣都在發光發熱,照亮每個需要照顧人力的家庭,快來看看他們的故事吧!

◎人生第二春,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勁翰過去曾從軍擔任醫務士六年,對醫療照護有了初步的認識。退伍後,他在工廠工作十年,但因工作不順,決定尋找新的出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路上看到居家服務員的招聘廣告,因而下定決心參加照護服務員課程。結訓後,他直接選擇自費照護的道路,並於 2019 年 12 月加入家天使平台。
勁翰也曾短暫投入公費居家服務,但僅半年便覺得不適合。他認為,雖然公費與自費服務的薪資相近,但公費服務需要頻繁騎車往返不同個案之間,風險較高,且服務內容多以陪伴、洗澡、備餐等基礎照護為主。相較之下,自費服務能接觸到更多元、具臨床性的照護個案,工作時間也更自由,收入能由自己掌控。
在工作中,勁翰把每次照顧經驗都視為成長的動力與學習,每位服務對象他都記憶猶新。每天服務結束後,他會撰寫工作日誌,不僅是與客戶交接的工具,也提醒自己需要注意的事項。透過持續記錄與反思,他逐步提升了面對挑戰的能力。勁翰相信:「只要專注用心服務,客戶就能感受到你的付出。原本三至五天的服務,甚至可能延長至半年以上,並獲得客戶的主動推薦。」
◎服務小撇步:【了解、建立信任、找到關鍵的人、事、物】
談到如何快速與陌生個案建立關係,勁翰表示,他會在服務初期先了解案主對外人照顧的接受度。若案主有抗拒心理,他會請家屬協助溝通,甚至善用「善意的謊言」來破冰,例如假裝是醫生或里長推薦的「免費」服務,讓案主更容易接受。到達現場後,他會先自我介紹,再透過觀察與聊天尋找共同話題,就像交朋友一樣,逐步建立信任感。
勁翰強調:「安全問題是不可妥協的底線。」若發現案主走路不穩或坐姿搖晃,他一定會先讓對方躺到床上,確認安全後才離開,以避免跌倒意外。
面對案主抗拒照顧時,若是末期病人,他會以滿足病人意願為優先;若是一般長輩,則會以家屬意見為主,避免因不配合而影響健康。不過,他並非一味聽從,而是會先了解長輩抗拒背後的原因,再與家屬溝通,尋找折衷方案,例如以營養品代替正餐,以達到平衡。
勁翰也分享,若遇到難以溝通的長輩,他會尋找長輩信任的人來協助,例如醫生、護士,或家人之間的特定關係(如父親聽女兒的話、母親聽兒子的話)。透過這些橋樑,能更快與長輩建立有效溝通。他認為,一位好的照護員除了具備專業技能,更需要在服務中與客戶建立起如同朋友般的信任關係。
◎成為一個沉著穩重,懂得尊重客戶的服務員
勁翰坦言,剛開始時他個性比較「直話直說」,但漸漸發現這容易讓客戶覺得不被尊重,甚至認為他自大或不專業,即便案主狀況因此好轉,也難免留下誤解或隔閡。他體悟到,一位好的服務員需要沉著穩重,懂得尊重客戶,並能在客戶不理解或有排斥時,先壓抑自身情緒,耐心溝通。等服務結束後,再透過休息、旅遊或美食來釋放壓力,調整心情後重新接單。勁翰的故事,像是一面照護工作的縮影。他用心對待每一位案主,把挑戰當成養分,也在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價值。他相信,照護不只是工作,而是一段段陪伴與連結的累積,讓他可以把過去的經驗變成專業帶給未來的家庭更多幫助。

◎不一樣的舞台:從鎂光燈下到點亮他人生命
雄秋過去是歌仔戲演員,對他來說,舞台就是生命的全部。他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排練、演出,深知「舞台上的光鮮亮麗來自於台下無數次的磨練」。然而,母親生病後,他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為了親自照顧母親,他毫不猶豫地辭去工作,認為照顧自己的親人不該假手他人。
在母親的狀況穩定後,雄秋選擇投入自費照顧員的工作。這份工作不僅讓他能兼顧母親,也能在行有餘力時幫助更多需要的家庭。他分享,當母親得知他要去當照顧服務員時,曾叮嚀他:「你是男生,要注意喔,動作要輕,要慢。」因此母親成為他最好的「情報站」,會適時告訴他哪些動作會讓她感到不舒服或疼痛。這讓他時時注意自己的動作,並謹記身為男性照服員,應更注重服裝儀容和談吐應對。
在服務過程中,他發現表演與照護本質上都是一種「服務」。表演需要他融入角色,而照護則需要他融入案主的生活情境,用「心」去觀察與感受。過去在舞台上學到的「察言觀色」與「融入情境」的能力,如今被他自然地運用於照護工作中。
這段從演員到照護者的旅程,在他看來並非是一種「放下身段」。儘管照護工作沒有舞台上的光環,但這卻是一份更為真實、更為動人的事業,讓他找到了更深層次的成就感與使命感。
◎服務小撇步:從過往看現在、以柔克剛、堅持不懈
雄秋曾照護一位患有失智症的退休教授,儘管兩人沒有血緣關係,他仍親切地以「爺爺」相稱。他在為「爺爺」拍背時,發現對方能不假思索地對應出古文詩詞的下聯。這不僅讓他感到驚訝,也讓案主更喜歡他的照顧,使照護過程更加順利。
即使被脾氣暴躁的案主惡言相向,雄秋仍選擇以柔克剛,用耐心與不刺激的態度堅持照護,最終贏得了對方的信任。他深知,案主多半因生病而情緒不穩定,需要以同理心去理解其背後的痛苦與無助。雖然他天性樂觀,總是能「出門就忘記」負面情緒,但他偶爾也會遇到不尊重照服員的家屬,例如將他視為「傭人」使喚,或是過度「控制」、不願溝通,讓他感到不被尊重與不舒服。
在服務過程中,雄秋堅持不使用手機,只有在案主安全或睡著時才會查看。他認為,照服員理應全心投入,除了確保安全,也能讓家屬感到「物超所值」,而非敷衍了事。他曾在三軍總醫院親眼目睹一位照服員將案主獨留於診間廊道中就消失不見。這種不專業的行為不僅可能造成危險,也讓案主感到無助。
◎成為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服務者
雄秋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與心力,陪伴案主成為生活的主人。過去在他的照顧下,一位案主從臥床到能攙扶行走,甚至能一起走出家門。那份感動與成就感無與倫比,讓他至今記憶猶新。然而,這位案主最後因家屬的安排被送往安養院。雄秋擔心在安養院缺乏一對一的陪伴,先前的努力恐將付諸東流。這份惋惜至今仍深深刻在他心中,但他知道只要盡力完成每一階段的託付,就是給自己最大的鼓舞。
回顧這段從演員到照護者的旅程,雄秋從未後悔。他將表演時的投入與觀察,轉化為照護時的溫柔與細膩,用真心守護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家庭。儘管這條路充滿挑戰,但他無怨無悔,因為他知道,他的存在正在為許多人的生命帶來溫暖與希望。他早已不再是舞台上耀眼的演員,而是生命舞台上,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服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