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飲食|高血鉀飲食|高血磷|低血鈉
很多腎友與長輩把「吃得清淡」當成唯一原則,但真正關鍵是 鉀(K)、磷(P)、鈉(Na) 的平衡。本文用最實用的方式,帶你理解抽血報告與餐桌上的選擇,遇到 高血鉀、高血磷 時如何替換食材,並避免因過度清淡造成的 低血鈉 風險。
腎臟病飲食 4 大原則(腎臟病飲食)
1) 蛋白質「不過多、不過少」
依醫師/營養師建議調整每日蛋白質;避免長期過低導致肌肉流失與體力差。
技巧:把蛋白質分配到三餐,選擇新鮮肉魚蛋,避免加工品。
2) 注意電解質:鉀、磷、鈉
抽血若顯示 高血鉀/高血磷,先從食材與加工品著手;清淡≠零鈉,避免低血鈉。
3) 少加工、少調味粉
火鍋料、香腸、培根、即溶奶精、可樂等常含 無機磷酸鹽 與高鈉。
4) 熱量足夠
攝取充足的主食與健康油脂,避免「只吃青菜」造成總熱量不足。
高血鉀飲食:哪些要少?有哪些替代?(高血鉀)
高血鉀可能引發心律不整。除了依醫囑用藥,飲食上可先做以下調整:
類別 | 避免/減量 | 較佳替代 | 烹調技巧 |
---|---|---|---|
水果 | 香蕉、奇異果、柳橙/橘子、鳳梨、番茄類、火龍果、芭樂 | 蘋果、梨子、葡萄、蓮霧(少量)、莓類(控制份量) | 分散到一天中少量多次,避用果汁濃縮 |
根莖/蔬菜 | 馬鈴薯、地瓜、牛蒡、南瓜、菠菜、芥藍 | 白蘿蔔、小黃瓜、高麗菜、萵苣、花椰菜(適量) | 切薄片→川燙1–2次→倒掉湯汁,可降低鉀 |
飲品/替代鹽 | 高鉀運動飲料、以「氯化鉀」製作的低鈉鹽 | 白開水、茶(無糖)、檸檬水(少量) | 避免「鉀鹽」類替代鹽;自製淡口味醬汁 |
提醒:中藥、保健品也可能含鉀或影響鉀代謝,服用前請與醫師討論。
高血磷飲食:鎖定加工品與餐時策略(高血磷)
高血磷會造成骨質與血管鈣化風險。重點在 減少「無機磷酸鹽」的加工食品,並依醫囑於隨餐使用磷結合劑。
高磷來源 | 說明 | 替代/做法 |
---|---|---|
加工肉品 | 火腿、香腸、熱狗、培根常添加磷酸鹽,吸收率高 | 改用新鮮里肌肉、雞胸肉;自製醃漬減少調味粉 |
含磷飲品/奶精 | 可樂、某些手搖飲、即溶奶精/粉末 | 無糖茶、牛奶以醫囑限量;避免奶精粉 |
堅果/豆類/內臟/魚卵 | 天然磷含量高,份量需控管 | 減量且分散吃;蛋白質以新鮮肉魚蛋為主,遵醫囑 |
小撇步:看配料表是否出現「磷酸/焦磷酸/多磷酸」等字眼;外食可要求「少醬、醬料分開」。
清淡≠無鹽:預防低血鈉(低血鈉)
低血鈉會出現頭暈、噁心、嗜睡、抽筋,嚴重恐意識改變。清淡 是指 總鈉量控制(多以每日鈉 2g 以下為目標 ≈ 食鹽 5g),並非完全不加鹽或大量喝清水。
- 避免高鈉:罐頭、泡麵、滷味、醃菜、調味粉、速食醬料。
- 優先天然食材:用香草、檸檬、胡椒、蒜薑蔥增香,少鹽而非零鹽。
- 利尿劑/飲水量:依醫囑調整水分與藥物,切勿自行大幅變動。
出現意識改變、劇烈嘔吐、抽搐等急性症狀,請立刻就醫。
看懂營養標示與外食安全點餐
包裝標示
- 優先看:鈉、蛋白質、糖、脂肪與配料是否含「磷酸鹽」。
- 份量陷阱:標示常以「每份」計,實際吃的份數 × 標示值。
外食點餐
- 「醬料分開」:避免隱形高鈉、高磷。
- 主菜新鮮現做,少裹粉油炸與加工品。
- 湯類少喝,或選清湯不加粉包。
快速懶人表:今天要怎麼吃?
狀況 | 首要調整 | 日常做法 |
---|---|---|
抽血顯示高血鉀 | 減少高鉀食物與鉀鹽替代鹽 | 蔬菜切薄川燙、倒湯汁;水果控制份量與頻次 |
抽血顯示高血磷 | 避開加工品與含磷飲品 | 看配料表是否「磷酸鹽」;餐時依醫囑用磷結合劑 |
擔心低血鈉 | 清淡但不零鹽;水分依醫囑 | 用香草/檸檬提味;避免大量清水灌飲或過度禁鹽 |
何時需要立刻就醫?
- 高血鉀疑慮:心悸、胸悶、四肢麻木、肌肉無力。
- 高血磷併發症:持續搔癢、骨痛、血管鈣化相關症狀。
- 低血鈉急症:劇烈嘔吐、抽搐、混亂/意識改變。
若有上述情況,請盡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您的腎臟病史與近期飲食/用藥。
常見問題(FAQ)
Q1. 腎臟病一定要吃低蛋白嗎?
依病程、透析與否而異;請與醫師/營養師訂製化。過低恐營養不良。
Q2. 可以用低鈉鹽嗎?
多數低鈉鹽以氯化鉀取代氯化鈉,腎友尤其高血鉀者不建議使用,請先諮詢醫療團隊。
Q3. 豆類/堅果能吃嗎?
屬高磷食物,需控量與分散攝取,並以新鮮肉魚蛋為主要蛋白質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