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報告上的 鉀(K)、磷(P)、鈉(Na),對腎臟病患者來說格外重要。這三個電解質的濃度一旦異常,就可能引起心律不整、骨質問題,甚至意識改變。本文將用簡單表格與說明,幫助家屬快速判讀。
鉀(K)|心臟的穩定關鍵
正常範圍:約 3.5 – 5.0 mmol/L
- 過高(高血鉀):常見於腎臟病患者,可能引起心律不整、肌肉無力。
- 過低:則會出現手抖、無力,嚴重時也可能心律異常。
- 飲食提醒:高鉀水果(香蕉、奇異果)、根莖類(馬鈴薯、地瓜)要少吃,可先川燙降低鉀。
磷(P)|骨頭與血管的守門員
正常範圍:約 2.5 – 4.5 mg/dL
- 過高(高血磷):造成骨質疏鬆、血管鈣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 飲食提醒:少吃加工食品(香腸、火腿、奶精、可樂),這些含有「無機磷酸鹽」,吸收率特別高。
- 必要時依醫囑使用磷結合劑,餐時服用。
鈉(Na)|清淡≠無鹽
正常範圍:約 135 – 145 mmol/L
- 過高:水腫、高血壓、口渴。
- 過低(低血鈉):頭暈、噁心、抽筋甚至意識不清。
- 飲食提醒:避免罐頭、泡麵、滷味,但不能完全不加鹽;建議每日鈉攝取量控制在 2g 以下(約 5g 食鹽)。
快速判讀表
項目 | 正常範圍 | 異常狀況 | 飲食建議 |
---|---|---|---|
鉀(K) | 3.5 – 5.0 mmol/L | 過高:心律不整、無力 過低:手抖、心律異常 |
避免高鉀水果與根莖類,蔬菜先川燙 |
磷(P) | 2.5 – 4.5 mg/dL | 過高:骨質疏鬆、血管鈣化 | 少加工食品,必要時配合磷結合劑 |
鈉(Na) | 135 – 145 mmol/L | 過高:水腫、高血壓 過低:頭暈、抽筋、意識不清 |
避免高鈉食物,清淡但非無鹽 |
提醒:抽血數值需與醫師討論,單次異常不一定代表疾病,但連續偏高或偏低就需要介入飲食與藥物調整。
結語
鉀、磷、鈉看似只是抽血報告中的幾個數字,卻直接影響心臟、骨骼、腦部的安全。懂得判讀,搭配正確飲食與專業照顧,能大幅降低腎友的健康風險。若家中長輩有腎臟病史,請務必定期追蹤抽血數據,並與醫師、營養師保持密切合作。
最後校閱日期: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