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進入高齡社會,失智症長者的照顧不僅是醫療與生活的挑戰,更涉及許多法律問題。若家屬未及早準備,可能導致財產糾紛、醫療爭議、甚至家庭失和。以下整理十個常見案例,幫助您理解潛在風險並找到解決方案。
十大常見法律狀況
案例 | 法律問題 | 解方 |
---|---|---|
長者疑似被推銷員說服購買高價保健品 | 失智症影響判斷力,可能簽署不公平契約 | 家屬可依《消費者保護法》主張撤銷,並透過法院申請輔助宣告,避免未來再度受害 |
長者偷偷將房子過戶給遠房親戚 | 涉及財產贈與效力是否有效 | 若長者已有失智診斷,家屬可主張心智能力受損,聲請撤銷贈與,並考慮信託規劃 |
銀行拒絕家屬代為提領長者帳戶資金 | 帳戶存款屬於長者個人財產,家屬無代理權 | 需透過法院聲請監護或輔助宣告,取得合法代理資格 |
長者病危時,家屬間爭論是否插管急救 | 醫療決策缺乏明確授權 | 建議事先完成 ACP(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依《病人自主權利法》保障長者意願 |
長者拒絕入住養護機構,家屬強行安置 | 涉及居住自由與人身自由 | 應透過社工或法院監護程序合法化安置,避免侵害基本權利 |
外籍看護未經許可私下兼職 | 違反《就業服務法》,家屬也可能觸法 | 應透過合法仲介聘僱,或使用合法照顧平台(如 HomeAngel) |
長者被詐騙集團假冒親友電話騙錢 | 失智症患者成為犯罪高風險族群 | 建議家屬啟用電話過濾,並透過警方報案,必要時聲請輔助宣告 |
長者簽署投資合約導致鉅額虧損 | 合約效力是否成立爭議 | 家屬可主張長者心智能力不足,依《民法》撤銷交易,並建立財務信託 |
照顧者因照顧疏忽導致長者跌倒骨折 | 可能涉及民事賠償責任 | 建議簽訂正式合約,確保照顧責任界線,並為長者投保意外險 |
兄弟姐妹爭論誰應該負擔照顧費用 | 涉及扶養義務與財產分擔 | 可透過法院調解或家庭會議,由社工介入協調 |
延伸閱讀與資源
最後校閱日期:2025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