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臺灣快速邁向超高齡社會,長期照顧已不只是家庭課題,更是國家級的基礎建設。面對需求規模與複雜度的持續升高,我們正站在邁向長照 3.0 的關鍵轉折點。未來政策將在「預防與健康促進」、「醫療與長照整合」、「積極復能」、「機構與夜間量能」、「家庭照顧者支持」、「智慧照顧與資料治理」、「安寧善終」、「人力專業發展」等面向深化,讓照顧更早啟動、更連續、更貼近生活情境,也更兼顧照顧品質與照顧者的身心福祉。
本篇文章將先回顧從 1.0 到 2.0 的政策脈絡與資源投入,並以視覺化圖表呈現經費與使用量的關鍵趨勢;接著整理政府已釋出的 3.0 可能方向,最後提出我們觀察到仍需加強的重點面向與倡議建議,期盼成為家屬、專業人員與政策夥伴的共用參考,攜手打造更穩健、可負擔且有尊嚴的照顧環境。
文章目錄 |
---|
一、台灣長照最新執行現況 |
二、1.0→2.0|經費與使用量 |
三、3.0|政府已釋出方向 |
四、倡議|需要加強的面向 |
附錄|延伸圖表與參考資料 |
一、目前長照服務的最新執行狀況
臺灣將在 2026 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長照需求持續攀升。自 2017 年推動的「長照 2.0」以社區為基礎、以人為本,透過 ABC 社區整體照顧體系、失智照護、家庭照顧者支持、交通接送與輔具無障礙等項目,逐年擴充量能與可近性。就全體服務而言,近年長照服務人數與涵蓋率穩定上升,據點密度與人力規模亦同步提升,讓更多需要者「進得來、用得到」。
在此基礎上,行政院與衛福部已宣布將於 2026 年推出「長照 3.0」,主軸包含:健康促進、醫療與長照整合、積極復能、機構量能提升、家庭支持強化、智慧照顧導入、安寧善終與人力專業發展等,延伸 2.0 的社區基礎向前(預防)與向後(醫療/善終)擴充,朝「健康老化、在地安老、尊嚴善終」的願景推進。
二、從長照 1.0 到 2.0|經費投入與使用量成長
(一)年度經費走勢
以「長照服務發展基金」為主要口徑觀察,基金支出/預算自 2016 年(民國 105 年)以來逐年攀升,顯示政府對照顧體系的投資力度穩定擴大。下圖呈現 105–114 年度的基金金額走勢:

(二)服務使用量與涵蓋率
在擴大服務對象與多元項目的推動下,各項服務(照顧與專業服務、喘息、交通、輔具/無障礙、失智共同照護等)使用量與涵蓋率呈現結構性上升。以 2024 年度(民國 113 年)統計,整體長照服務涵蓋率已上看 8 成以上,顯示政策在「量能供給」與「進入可近性」兩面向皆有明顯成效。
三、長照 3.0|政府已釋出的可能執行方向(表格)
依據目前政府公開資訊整理,長照 3.0 將朝下列八大方向推進;表格列出核心內容、典型作法、預期受益者與主要效益,便於快速理解:
方向 | 核心內容 | 典型服務/作法 | 預期受益者 | 主要效益 |
---|---|---|---|---|
健康促進 | 擴大預防與延緩失能、營造在地共融照顧圈 | 擴增社區預防據點、納入年輕失智、與既有資源共構 | 輕中度失能者、衰弱長者、家庭 | 延緩失能、降低照顧壓力 |
醫療 × 長照整合 | 出院即啟動返家照顧計畫,無縫銜接在宅責任醫療 | PAC 連續照護、遠距醫療合作、安寧照護整合 | 急後期個案、在宅失能者 | 降低再住院、提升照護連續性 |
積極復能 | 在日照、居家與社區場域導入功能性復能 | 跨專業團隊定期評估與訓練 | 新出院或亞急性期個案 | 恢復自理能力、縮短失能時間 |
機構量能提升 | 中重度照護、夜間/臨托與短期住宿布建 | 小規模多機能、夜間照顧與臨時床位 | 中重度失能者與家屬 | 24 小時支援、紓解家庭負擔 |
家庭支持強化 | 減輕住院看護費負擔、擴大喘息使用 | 醫院護佐與護理師協作、彈性給付設計 | 家庭照顧者 | 經濟減壓、提升照顧品質 |
智慧照顧導入 | 智慧輔具租賃、場域智慧化與安全監測 | 依失能程度動態配置、資料回饋個管 | 居家/日照/機構使用者 | 效率提升、安全強化 |
安寧善終 | 提升 ACP 可近性,一生一次免費諮商 | 擴大預立醫療決定宣導與服務量能 | 末期與特定病程個案 | 尊嚴善終、符合意願 |
人力專業發展 | 建立職級與薪資帶、擴大中階與在職訓練 | 分級派工、跨場域輪調、偏鄉與夜間加給 | 照顧服務員等照護人力 | 補足缺口、穩定品質 |
四、除了已公布方向,還有哪六個面向值得優先強化?
-
財源永續與多軌設計
建立 10 年期中長程財務推估與年度敏感度分析,綜合評估指定稅收、一般預算撥補與保險化等方案,並以透明方式與社會溝通負擔分配與服務擴充節奏。
-
夜間與 24 小時支持網
以「小規模多機能+夜間巡護/到宅」模式示範,結合緊急喘息與臨時住宿床位,透過績效導向補助,鼓勵地方布建夜間量能。
-
醫療—長照—社安網的三網整合
將出院準備、在宅責任醫療、PAC 復能與長照個管「同站啟動」,設定跨網轉介 SLA 與共同評估表單,並將失智合併行為、精神共病與反覆急診個案納入跨網月會。
-
照顧人力職級與留任策略
以能力本位建立職階與薪資帶,制度化夜間/中重度/偏鄉加給;導入人力耗竭預警指標,擴大在職訓練與跨域輪調,支援 3.0 的分級派工與品質提升。
-
家庭照顧者支持升級
將家庭照顧者課程與同儕支持納入常態給付;發展「夜間遠距指導+到宅短時支援」混合模式;對聘僱外籍看護之家庭提供社區服務共同使用方案,縮短銜接落差。
-
資料治理與智慧照護安全
同步訂定最小必要原則、去識別化與存取權限,建立照護資料使用稽核與偏誤監測;以共通標準串聯醫療、長照與福利資料,兼顧決策效益與個資保護。
附錄|延伸圖表(各縣市經費與涵蓋率)與參考資料
下列圖表使用政府公開資料繪製:113 年(2024 年)各縣市長照服務涵蓋率,以及 114 年 5 月(2025/5)各縣市長照給付及支付「申報金額(千元)」。請注意兩者期間不同,涵蓋率為年資料、申報金額為單月資料(含補申報),僅用於相對比較。

圖 2|各縣市 114 年 5 月長照給付及支付申報金額(千元)。資料來源:長照 2.0 服務費用支付審核系統。

參考資料
- 行政院|長照 2.0,讓照顧的長路上更安心
- 行政院會簡報|長照 2.0 執行成果(111/07/14)
- 衛福部會計處|長照服務發展基金(各年決算/預算)
- 衛福部長照專區(1966)|長期十年計畫 2.0 相關統計表
- (三)長期照顧十年計畫 2.0-長照服務涵蓋率(113 年)
- (十五)各縣市服務費用申報情形(114 年 5 月)
- 立法院預算審查資料|113 年度長照預算編列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