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知識庫

家天使精心為您彙整生活照顧、照護相關資訊,不論您是照顧者或是照顧服務員,都能更滿足您的照顧知識
照顧部落格
2025/08/18
  

失智照護 × AI 實作:家屬可立即上手的AI運用指南|家天使

失智照護 × AI 實作:家屬可立即上手的AI運用指南|家天使

照顧失智症長者最難的是「每天、持續、細節不漏」:要紀錄飲食睡眠、觀察情緒與行為變化,還得規劃用藥、復健與作息表。AI 擅長把零碎訊息變成清楚的清單與提醒,將口述轉成結構化紀錄,自動產出就醫摘要與家族分工表,並依過往趨勢給出風險提示。把重複、枯燥且容易遺漏的工作交給 AI,讓家屬把時間留給陪伴與安心。遇到外籍看護或跨科別團隊,也能即時翻譯與彙整重點,減少溝通落差,這正是科技最能補位的地方。

 

為什麼需要 AI?先說「人」的重點

失智症照顧的難不是「做對事」,而是「每天都要做、要持續」。AI 的角色是減少遺漏、把重點整理清楚,讓你有力氣留給真正有意義的陪伴。

  • 把零碎訊息(Line、電話、便條紙)變成一頁式重點。
  • 把會忘記的事(吃藥、門診、復健)交給提醒系統。
  • 把複雜步驟(吃飯、洗澡、睡前程序)做成「圖卡」讓長輩看得懂。

 

AI 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 能做

  • 語音助理幫忙打電話、設提醒、廣播吃藥。
  • 把照護日誌口述→AI 自動變成就醫摘要。
  • 製作「步驟圖卡」「回憶相簿」做認知刺激。
  • 中英雙語的關鍵句模板,幫忙與外籍看護溝通。

⚠️ 不能做

  • 取代醫療判斷或緊急處置。
  • 保證沒有錯。高風險資訊(藥物、醫囑)一定要人類複核。
  • 在未經同意下收集、分享個資。

溫馨提醒:台灣有長照專線 1966,需要資源評估或喘息服務時,隨時可求助。

 

常用的 AI 工具推薦(依情境選擇)

以下工具都可先從免費或入門方案開始,建議以「家屬誰負責、要解決什麼情境」為優先,再決定是否付費升級。

多模態聊天/語音助理

 

不買新硬體,也能立刻開始的三件事

  1. 共用行事曆+提醒:把門診、復健、照顧班表放同一個雲端行事曆,全部加提醒。
  2. 口述照護日誌:拿手機對著備忘錄或聊天機器人口述,請 AI 幫你變成「就醫摘要+提問清單」。
  3. 三張步驟卡:先做「吃飯、洗澡、睡前」三張 A5 圖卡,字大、對比高、每步驟一句話。

 

10 個常見情境 × 做法 × 可複製口令

溫馨提醒:可點擊想看的項目,即可看到完整內容。

1) 吃藥與門診管理(避免漏服與忘記看診)
用什麼 手機行事曆、語音助理、(可選)智慧藥盒
怎麼做 把用藥時段與門診加入同一行事曆;語音助理每日兩次廣播提醒;家屬共用。
可複製口令 請把這週吃藥與門診整理成表格,幫我設定 30 分鐘前與當下各一次提醒。
注意 藥物異動一律以醫囑為準;新藥加入時請再次核對。
2) 就醫前 3 分鐘完成備忘
用什麼 量測 App 或紙本數據+AI 摘要
可複製口令 請把最近 7 天的血壓、食量、睡眠變化做 120 字摘要,列 3 個要問醫師的問題。
小訣竅 固定週日晚上做一次「一週回顧」,門診當天再產出「就醫小抄」。
3) 認知刺激與陪伴(回憶相簿、唱歌、簡單問答)
用什麼 投影到電視的相簿播放、語音助理、AI 陪聊
可複製口令 請用 10 張家人舊照片,做一段 2 分鐘的「回憶之旅」解說稿,語氣溫柔,適合慢速朗讀。
注意 節奏要慢,每次 10 分鐘內;長輩疲累時立即停止。
4) 進食困難/拒絕吃飯(步驟卡+口語提示)
用什麼 步驟圖卡(拿餐具→坐好→小口→慢嚼→喝水→擦嘴)
可複製口令 請為「吃飯」設計 6 步驟圖卡,每步 8 字內,字大、黑底白字,適合 A5 列印。
注意 若有嗆咳或吞嚥問題,請評估飲食質地並諮詢專業人員。
5) 家族分工與交接(不吵架的祕訣)
用什麼 家族共用看板(待辦清單)+AI 每週摘要
可複製口令 請把本週照顧重點整理成 5 點、下週任務 3 件、風險提醒 1 條,產出可貼到家族群組的版本。
小訣竅 任務都要有「負責人+期限」,避免「大家都以為別人會做」。
6) 外籍看護與醫療溝通(中英關鍵句模板)
做法 把常用句做成雙語貼紙貼在冰箱或床旁。
關鍵句
吃藥 請按時吃藥 → Please take the medicine on time.
不舒服 他現在頭暈 → He feels dizzy now.
吞嚥 請小口、慢慢吞 → Small bites, swallow slowly.
緊急 需要立刻幫忙 → We need help right away.
可複製口令 請生成 12 句照顧常用的中英關鍵句,每句不超過 10 字,字大、好讀,匯成可列印的一頁。
7) 夜間安全與起夜(降低迷路與跌倒風險)
用什麼 走道感應燈、床旁鈴、(可選)穿戴裝置提醒家屬
可複製口令 請列出夜間起床風險清單,並以 3 個步驟教我布置「安全起夜動線」。
注意 AI 的通知僅作參考;有人不在家時仍需鄰里支援與緊急聯絡表。
8) 情緒支持與喘息(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
用什麼 AI 心情日記+每週自我檢核(ZBI 簡表可作參考)
可複製口令 請把我這週的心情日記變成 100 字回顧,標出 1 件我可以請人幫忙的事。
9) 文件與就醫資料整理(找得到、帶得走)
用什麼 雲端資料夾(身分、健保卡影本、用藥單、過敏史、聯絡人)+AI 生成目錄
可複製口令 請為「長輩就醫資料夾」建立結構與檔名規則,並產生清單供列印勾選。
10) 家中環境提示(少說教,多提示)
用什麼 拍照→AI 生成「貼紙文案與位置建議」(如:浴室「慢慢站起來」)
可複製口令 我上傳了家中 5 張動線照片,請建議每處的安全提示貼紙文字(不超過 6 字)。

 

一週導入計畫(Day 1~Day 7)

  1. Day 1|整理行事曆:建立共用行事曆,先放上最近 30 天的門診與用藥。
  2. Day 2|口述日誌:晚餐後 3 分鐘,口述「今天的吃喝拉撒睡與心情」。
  3. Day 3|吃飯步驟卡:完成、列印、貼在餐桌旁。
  4. Day 4|回憶相簿:挑 10 張照片+簡短解說。
  5. Day 5|家族任務板:分配本週 3 件事,寫上負責人與期限。
  6. Day 6|夜間安全:裝走道燈、貼廁所門指示,測試床邊呼叫鈴。
  7. Day 7|檢討與調整:用 AI 做一頁週報,保留有效、刪掉沒用的。

 

口袋口令清單(直接複製貼上)

  • 請把今天的照護日誌用「就醫摘要」整理成 100 字+3 個問題清單。
  • 請生成「吃飯、洗澡、睡前」三張步驟卡,每張 6 步,字大、對比高。
  • 請把這週的照顧訊息濃縮成 5 點重點、3 件任務、1 條風險提醒。
  • 請給我 12 句照顧常用的中英關鍵句,排成可列印的一頁。
  • 請用我提供的 10 張家庭照片,寫一段 2 分鐘的溫柔旁白稿。

口令越具體越好:給時間範圍(最近 7 天)、產出格式(表格/清單)、字數限制。

 

隱私與安全:六條底線

  1. 醫療判斷交給專業。AI 給的是參考,藥物與處置以醫囑為準。
  2. 高風險內容要複核。吃藥、緊急處置等,一定二次確認。
  3. 先徵求同意。長輩或代理人同意資料紀錄與共享。
  4. 最小必要原則。只分享照顧需要的資料。
  5. 權限分級。家屬、看護、專業人員看到的內容可不同。
  6. 離線備援。網路不穩時,要有紙本 SOP 與聯絡電話。

 

失智照護:實用 AI/科技工具一覽

情境 工具 能幫什麼(一句話) 平台/設備 官方連結
多模態助理 ChatGPT(GPT-5/Voice) 就醫前摘要、步驟卡生成、語音互動陪聊。 Web、iOS、Android(語音) GPT-5Voice FAQ
多模態助理 Google Gemini(含 Live) 相機指路、看圖說明、與 Google 服務整合。 Android、iOS、Web App 版本更新功能介紹
多模態助理 Amazon Alexa+(可搭配 Emergency Assist) 自然語音控制、居家廣播;緊急語音求助。 Echo 裝置、Alexa App Alexa+Emergency Assist
即時翻譯 Google 翻譯 家屬 × 外籍看護日常對話、文件/相機翻譯。 iOS、Android、Web 關於文件/網頁翻譯
即時翻譯 Microsoft Translator 多人多裝置會話、離線套件、影像翻譯。 iOS、Android、Web 功能
即時翻譯 Apple 翻譯 iPhone 內建翻譯、相機/照片文字翻譯。 iOS、watchOS iPhone 支援Apple Watch
照護日誌 Otter.ai 即時轉錄、重點與動作項,口述日誌→摘要。 Web、iOS、Android 官網
照護日誌 Notion AI Meeting Notes 錄音轉錄、會議/交班一鍵摘要與待辦。 桌面 App、行動裝置 產品頁說明
用藥/門診 Medisafe 家族藥表、漏服提醒、補藥與門診提醒。 iOS、Android、Web 功能
跌倒偵測 Apple Watch 穿戴式跌倒偵測,無回應自動聯絡急救。 watchOS Fall Detection
跌倒偵測 Samsung Galaxy Watch 穿戴式跌倒偵測與 SOS 通知。 Wear OS 支援頁
跌倒偵測 Google Pixel Watch 穿戴式跌倒偵測,可自動分享位置與報警。 Wear OS 支援頁功能介紹
視訊翻譯 Google Meet Speech Translation 會議中近即時語音→語音/字幕翻譯(限方案)。 電腦(Google AI Pro) 說明

※ 功能與可用性依地區/方案而異;緊急醫療情況仍以專業與 119 為準。

 

常見問答

Q1:我家長輩不太會用手機,還能用嗎?

可以。由家屬或看護負責操作;長輩只需要接收提醒、看步驟卡、聽旁白即可。

Q2:一定要買穿戴裝置或智慧家電嗎?

不一定。先從行事曆、口述日誌、步驟卡開始;若有需要再加裝感應燈或藥盒。

Q3:外籍看護語言不通怎麼辦?

先用固定場景的關鍵句模板,再用翻譯 App 即時輔助;醫囑建議請專人一併複述確認。

 

需要更多幫手?相關資源清單提供給您

  • 家天使 :提供彈性的照顧人力,不管臨時或是多天,醫院或是居家均可以提供服務。
  • 長照專線 1966:需求評估、喘息與在地資源轉介。
  • 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日照中心:提供認知訓練與家庭支持。
  • 社福與社區資源:里辦公處、衛生所、社區關懷據點等。

快用「家天使」預約照顧人力,幫您減輕身上重擔!

 

*本文為衛教重點整理,實際診斷與治療請依臨床專業評估;孕期與特殊族群請務必與醫療人員討論。

最後更新:2025-08-18|撰稿與翻譯:家天使照顧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