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知識庫

家天使精心為您彙整生活照顧、照護相關資訊,不論您是照顧者或是照顧服務員,都能更滿足您的照顧知識
照顧部落格
2025/08/19
  

照顧者請先顧好自己:當長輩拒絕幫忙時的指南|家天使

把自己照顧好,是能持續照顧的最重要前提。當長輩說「我不用」或拒絕照顧資源時,這篇陪你一起看見拒絕背後的心,也提供能在家立刻嘗試的做法。

有一句話在照顧圈常被提起:把自己照顧好,是能持續照顧的前提。但當長輩口中一句「我不用」「不要麻煩別人」擋在面前,許多家人會卡在愧疚、心疼與挫敗裡。這篇想陪你一起看見:長輩為什麼會拒絕、如何溫柔打開門、以及照顧者能怎麼先穩住自己。

 

一、長輩為何拒絕照顧?——背後其實是想被尊重

常見因素

  • 想維持自主與尊嚴,不想被定義成「需要被照顧的人」。
  • 病識感不足(失智常見否認)。
  • 情緒與哀傷:喪偶、退休、疾病改變生活。
  • 隱私與安全感:家裡進出陌生人會不安。
  • 面子與汙名:怕被說孩子不孝、怕鄰居議論。
  • 經濟顧慮、或過往不良經驗。
  • 文化與語言差異、或身體不適(痛、便祕、睡不好)。
  • 家庭互動卡關:角色翻轉,想把「決定權」拿回來。

給照顧者的提醒

理解不是妥協,而是找到能被接受的方式,讓照顧回到「幫你繼續過想要的生活」。

 

二、先穩住照顧者:不勉強的自我照顧清單

  • 固定喘口氣:每週 1–2 次,每次 2–3 小時,先小量、但要固定。
  • 分段與分工:白天/夜間拆開、住院陪護與居家輪替;別一人從早做到晚。
  • 寫下邊界與協議:家族群討論誰做什麼、做到哪裡,避免「默默全都我來」。
  • 允許情緒有出口:疲憊、焦慮、發脾氣不等於不孝,找能傾聽的人或專業支持。
  • 看見自己的努力:每天對自己說一句:「今天我已經做得很好」。

 

三、當拒絕發生時:溫柔且有效的做法

從「在乎什麼」開始

問長輩想保留的能力(日常買菜、泡茶、拜拜)。

「我希望你能繼續做喜歡的事,我找人幫忙把家務分一點,你專心去市場走走,好嗎?」

先小再大、給選擇權

先從清潔、送餐、交通接送等非侵入性服務開始,每次短時段試用,建立好感再擴大。

第三方開口

同樣的話,改由醫師、社工、里長、朋友來說,接受度往往更高。

找合拍的人選

盡量同語言、同性別、個性相近,並事先說清楚隱私與宗教界線。

先處理不舒服

疼痛、睡不好、便祕先解決,意願會明顯上升。

「試辦兩週」

用短期試行取代永久決策,降低戒心;第一次順利就固定為例行安排。

 

四、照顧者的「溫柔話術小卡」

  • 給選擇:「我們有 A(清潔)跟 B(送餐),你想先試哪一個?」
  • 降低負擔感:「人來一下下就好,你休息一下,我也比較放心。」
  • 同理而不對抗:「我知道你不想麻煩別人,我也想你舒服一點,所以先試兩週,不合適就停。」
  • 連到目標:「有了幫手,你更有力氣下週跟阿英去市場。」
  • 轉換身分:「把他當你請來的『助手』,事情你說了算。」

 

五、30 天輕量導入計畫

第 1 週:觀察與對話

  • 記錄一天中最累的兩件事。
  • 聊聊「想保留的日常」與「不舒服的地方」。

第 2 週:小試

  • 安排一次外掃/送餐/接送(2–3 小時)。
  • 家人輪班一次,讓主要照顧者真正休息。

第 3 週:擴大

  • 把效果不錯的服務固定每週一次;若合拍,加入第二項(如陪散步)。
  • 安排固定喘息時段。

第 4 週:穩定與評估

  • 與長輩、照顧者、服務人員做 10 分鐘回顧:哪裡很好、哪裡要調整。
  • 決定下個月固定時段與人選,讓習慣長出來。

 

六、何時要更積極求助?

  • 長輩有走失、嚴重妄想、自傷或傷人風險。
  • 照顧者出現長期失眠、恐慌、絕望或「大家解脫」等念頭。
  • 家庭衝突升溫,安全界線難以維持。

可聯繫:各縣市家庭照顧者支持中心、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日照中心短期試住;必要時考慮短期安置,讓你先回復體力與情緒。

 

七、你不是一個人:把支援放進計畫裡

照顧不是考試,也沒有「滿分父母/子女」。請把求助寫進你的照顧計畫,讓專業與資源加入,讓你有機會睡一晚好覺、吃一餐熱飯。當你穩了,整個家就穩了。

 

延伸閱讀

 

政府相關求助資源與專線

長照與喘息

1966 長照專線(週一至週日 8:30–17:30)

撥打 1966

情緒支持

1925 安心專線(24 小時)

撥打 1925

保護與通報

113 保護專線(家暴/老人受虐通報)

撥打 113

關鍵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