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知識庫

家天使精心為您彙整生活照顧、照護相關資訊,不論您是照顧者或是照顧服務員,都能更滿足您的照顧知識
照顧部落格
2025/08/22
  

別讓「行動不便」變成「被限制」,教您輪椅與中風長輩安全外出|家天使

行動不便,不等於被限制。對輪椅使用者或中風後的長輩來說,走到戶外不是冒險,而是可被設計的練習。只要掌握正確的移位與陪同技巧,選擇平坦路線、控制步調並注意補水,就能安心感受陽光與微風。規律的外出與輕度運動,不僅穩定情緒、減少孤單,也能維持肌力與心肺功能,降低跌倒與肌肉萎縮風險。這份指南,用最簡單的步驟,陪你一步一步把生活走回來。

目錄

 

引言|走出去,是對自己說「我還可以」

外出不是逞強,而是在安全步調裡找回自主與自信:看見陽光、感受微風、與人互動。這些小小的前進,會慢慢堆成體力與好心情。

 

觀念|久坐與宅家的代價:不只是無聊

  • 肌力退化、步態變慢:不動就會退步,跌倒風險升高。
  • 認知受影響:缺少刺激與互動,記憶與注意力變差,失智風險提高。
  • 情緒與睡眠變糟:孤單感、焦慮或憂鬱增加,夜晚更難入睡。
  • 代謝變差:血糖、血壓、膽固醇更難控制,體力下降。

 

準備|出門前 60 秒安全檢查

  • 精神清醒、願意外出,無發燒/嘔吐/嚴重頭暈。
  • 穿止滑鞋,必要時配戴眼鏡、助聽器;隨身帶水、衛生紙、緊急聯絡卡。
  • 避開中午烈日與大雨;選平坦、可休息、30–60 分鐘可返家的路線。

 

技巧|安全移位與推輪椅(不拉腋下、不逞強)

床/椅 ↔ 輪椅的 5 步驟

  1. 先把輪椅剎車固定,腳踏板外翻或掀起。
  2. 移位帶,照顧者站側前方,雙腳呈弓步。
  3. 口令分解:「腳收好 → 身體前傾 → 數到三一起站」。
  4. 站穩先停 30–60 秒,防姿勢性低血壓。
  5. 坐回時臀部貼椅背、放下腳踏板,檢查足部擺位。

提醒:不要拉手臂或腋下,特別是中風側,避免肩關節半脫位。

推輪椅的 6 訣竅

  • 視線前方、雙手握推把;過門檻先抬前輪小角度。
  • 上坡微前傾穩定推;下坡面向上坡倒退推更安全。
  • 不要橫切斜坡與縫隙;轉彎放慢。
  • 進電梯先讓人出;勿拉背帶拖行。
  • 停下時再檢查剎車與腳踏板。

 

護持|可步行的中風長輩這樣陪

  • 繫移位帶,站在患側微後方護持;步伐小、口令一致:「抬腳—站穩—再走」。
  • 患側手臂以三角巾或抱枕支撐,避免下垂牽拉。
  • 每 5–10 分鐘休息;用「能說完整句子不喘」作為合適強度。

 

運動|戶外也能做的簡易強化

輪椅版本(8–12 次 × 2 組)

  • 坐姿抬腳、腳踝前後踩。
  • 挺胸夾背放鬆、雙手前推/上舉(可用彈力帶)。
  • 頸肩溫和轉動、深長呼吸 4–2–4。

可步行版本

  • 平地慢走 5–10 分鐘,逐週增加不超過 10%。
  • 坐立訓練(椅面稍高、手扶椅邊)、扶欄杆踏步/側移步。

炎熱天氣記得遮陽與補水;覺得累就近坐下,不追里程。

 

重點|若長輩有糖尿病:當心低血糖

徵兆:手抖、冒冷汗、心悸、臉色蒼白、突然疲倦或注意力變差;嚴重時恐意識不清。

  • 隨身攜帶:葡萄糖粉/錠(約 15 公克),或不含乳製品與脂肪的糖果(吸收較快)。
  • 輕度低血糖:先補15 公克快速醣 → 15 分鐘後再評估;仍不適再補一次,並盡快吃正餐或點心。
  • 出門前與醫師討論藥物與運動時間;隨身記錄血糖與用藥。

 

異常警示|出現以下狀況,立刻停止並返家/就醫

  • 胸痛、喘不過氣、臉色蒼白或大量冷汗。
  • 持續頭暈、突然步態大亂、跌倒撞頭。
  • 單側無力、口齒不清、意識改變。
  • 嚴重嗆咳後發燒或咳濃痰。

 

收尾|回家後的 3 件事

  1. 檢查皮膚:骶尾、坐骨、足跟是否泛紅或破皮。
  2. 簡單紀錄:外出時間、活動內容、主觀疲勞 0–10、是否頭晕或嗆咳。
  3. 補水伸展:小腿、前胸、頸肩各 20–30 秒。

 

本指南提供一般性資訊,請依醫師與治療師指示調整。

最後更新:2025-08-22|撰稿與翻譯:家天使照顧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