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知識庫

家天使精心為您彙整生活照顧、照護相關資訊,不論您是照顧者或是照顧服務員,都能更滿足您的照顧知識
照顧部落格
2025/09/04
  

骨質疏鬆|成因與危險因子、自我評估、與正常老化的差異、診斷與預防、照顧實務

骨質疏鬆|成因與危險因子、自我評估、與正常老化的差異、診斷與預防、照顧實務

家天使衛教專區|適合一般讀者閱讀

骨質疏鬆是「骨量下降、骨結構變脆弱」所造成的疾病,最大的隱憂是「脆弱性骨折」 ——輕微跌倒就可能髖部或脊椎骨折。它不是單純變老,更不是只喝牛奶就能搞定; 風險來自年齡、停經後荷爾蒙變化、體重過輕、家族史、抽菸飲酒、缺乏日曬與活動,以及某些慢性病與藥物。 好消息是:骨質疏鬆「可以被及早發現並有效預防」。透過 OSTA 初篩、FRAX 10 年骨折風險評估與 DXA 骨密度(T-score)檢查, 再加上承重與阻力訓練、均衡的蛋白質+鈣+維生素 D、居家防跌與環境調整,多數人能顯著降低骨折機率、維持行動力與生活品質。

一、成因與危險因子

骨質疏鬆常由不可改變與可改變因子共同影響:

類別 例子 日常因應
不可改變 高齡、停經後、家族史、曾有脆弱性骨折、低骨量體質 提早評估(FRAX/骨密度)、建立防跌策略
可改變(生活) 體重過輕、抽菸、過量飲酒、缺乏運動/日曬、低鈣/低蛋白 承重+阻力訓練、足量飲食、戒菸限酒、規律日曬
疾病/藥物 甲狀腺疾患、長期口服類固醇、慢性腎臟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與醫師討論骨密度檢查與保骨策略

二、骨質疏鬆不是正常老化

正常老化骨量會逐漸下降,但多數人仍能維持結構強度;當骨量/骨質下降超過醫學門檻、骨頭變脆且易於低能量骨折,就屬「骨質疏鬆」,需要積極介入:

項目 正常老化 骨質疏鬆
骨量/骨質 逐步下降但結構尚可 明顯不足、骨小樑疏鬆
骨折風險 小幅上升 脆弱性骨折風險大幅上升
是否可逆 運動/營養可維持 需運動營養+醫療介入

三、自我評估(表格版 OSTA / FRAX)

OSTA|亞洲骨鬆自我評估(主要用於亞洲停經後女性初篩)
公式 分數區間(取整數,無條件捨去) 風險分級(建議)
OSTA = 0.2 × (體重kg − 年齡) > −1 低風險(維持生活型態,定期追蹤)
同上 −1 ~ −4 中等風險(考慮安排骨密度檢查/醫療評估)
同上 < −4 高風險(建議盡速就醫,安排 DXA)

快速口訣:若「體重(kg) ≥ 年齡(歲)」常落在低風險;若「年齡 − 體重 ≥ 16 kg」多屬高風險。

年齡 − 體重(kg) 對應 OSTA(概略) 建議行動
≤ −1(體重 ≥ 年齡) ≥ 0(低風險) 維持運動與營養,定期追蹤
1 ~ 15 −1 ~ −4(中等) 考慮與醫師討論是否做 DXA
≥ 16 ≤ −4(高風險) 建議盡速安排 DXA 與專業評估
FRAX|10 年骨折風險(請至官方頁面輸入計算:FRAX 官方
欄位 選項/格式 備註(可打勾 □ )
年齡 40–90 歲
性別 女性/男性
身高/體重 cm/kg(FRAX 會自動算 BMI)
曾有脆弱性骨折 是/否
父母髖部骨折 是/否
目前吸菸 是/否
口服類固醇 是/否
類風濕性關節炎 是/否
次發性骨鬆 是/否
酒精 ≥3 單位/日 是/否
股骨頸 T-score(選填) 例如 −2.6

解讀:FRAX 會回報「髖部骨折」與「主要骨折」的 10 年機率;是否治療應由醫療專業依風險門檻與個別狀況決定。

四、診斷與檢查(DXA / T-score)

目前以 DXA(雙能量 X 光吸收儀)測得骨密度,T-score 分類如下:

分類 T-score(與年輕成人高峰骨量比較) 說明
正常 ≥ −1.0 骨密度在正常範圍
骨量不足(骨質低下) −1.0 ~ −2.5 骨折風險上升,須積極預防
骨質疏鬆 ≤ −2.5 建議與醫師討論治療

篩檢:女性 ≥65 歲建議檢查;停經後且具風險因子者可提早評估。

五、停經後的女性為何特別需要注意?

更年期後雌激素下降會加速骨流失,部分女性在圍絕經期與停經後早期可出現「快速且明顯」的骨量下降。 若同時有體重過輕、抽菸、飲酒、久坐、日曬不足、父母髖部骨折史或長期口服類固醇等因子,風險更高。 建議:提早評估(FRAX/DXA)、規劃承重與阻力訓練、確保足量蛋白質、鈣與維生素 D。

風險面向 具體情境 建議行動
荷爾蒙 雌激素下降 → 骨吸收↑、骨形成↓ 提早做 FRAX/DXA 評估
生活型態 久坐、少運動、日曬不足 承重+阻力+平衡訓練
營養 蛋白質、鈣、維生素 D 攝取不足 調整飲食/必要時補充

六、在購買市售補鈣產品時,要注意哪些?光補鈣夠嗎?

重點 說明 小提醒
看「元素鈣」含量 標示的「元素鈣」才是實際吸收的鈣量 不同種類的鈣(碳酸鈣、海藻鈣、檸檬酸鈣...)吸收率跟特色都不同,須留意
服用方式 碳酸鈣飯後吸收較佳;檸檬酸鈣空腹/飯後皆可 建議分次,每次 ≤500 mg 元素鈣
與維生素 D 搭配 維生素 D 有助鈣吸收與骨礦化 多數成人建議 600–800 IU/日(依醫囑)
不是只靠補鈣 骨鬆預防=運動+營養+防跌+必要時藥物 單靠鈣/D 補充,對骨折風險的效果有限

有腎結石史、腎臟病或特殊用藥者,補充前請先諮詢醫師/營養師。

七、實際案例(已徵得同意、去識別化叙述)

家天使一位同仁的太太,年僅 60 歲,與好姊妹相約做例行健檢。健康管理師了解其體重偏低、常久坐與家族骨折史後, 建議加驗骨密度(DXA)。結果 T-score 低於 −2.5,醫師判定為骨質疏鬆並提醒「需要盡快治療」。 後續在醫療團隊與家天使照顧員協助下,建立「承重+阻力訓練」計畫、調整飲食以達成蛋白質與鈣的每日目標, 並進行居家防跌的動線與照明改善。三個月後,她的腿部肌力與平衡能力明顯提升,生活自信也回來了。

八、照顧實務|家天使可以扮演的角色

以「個案管理 × 運動/外出安全陪伴 × 營養與作息 × 居家防跌」協助長輩強化骨骼健康:

服務面向 內容 帶來的效益
個案管理 評估風險、協同醫療、設定目標與追蹤 計畫化、防跌與復能更有方向
運動/外出安全陪伴 承重/阻力/平衡訓練、門診/復健陪同 提升持續度、降低跌倒
營養/作息管理 備餐協助、提醒足量蛋白/鈣、建立活動節律 骨骼原料到位、體力恢復快
居家防跌與改造 浴廁扶手、防滑與照明、動線整理 減少居家跌倒風險

九、參考資料(權威)

# 來源 連結
1 NIAMS:骨密度與 T-score 意義 連結
2 USPSTF:骨鬆篩檢建議 連結
3 FRAX 官方計算器(Sheffield / FRAXplus) 連結
4 OSTA 綜述(含亞洲與台灣研究) 連結
5 IOM/國家醫學院:鈣與維生素 D 建議值 連結
6 NIH ODS:鈣(元素鈣、劑型、分次) 連結
7 Endocrine Society:更年期與骨流失 連結
8 IOF / NOF:運動與骨骼健康 IOFNOF

更多在地政策與照護資源,可於家天使部落格搜尋「骨質疏鬆」「防跌」。

關鍵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