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知識庫

家天使精心為您彙整生活照顧、照護相關資訊,不論您是照顧者或是照顧服務員,都能更滿足您的照顧知識
照顧部落格
2025/10/08
  

五大關鍵營養素:先驗後補最安全(維生素D3、鋅、葉酸、鐵蛋白、維生素B12)|家天使

保健品不是吃越多越好。許多人疲倦、掉髮、免疫差,第一時間就靠 B 群或複方進補,卻忽略正確步驟是「先驗後補」。維生素 D3、鋅、葉酸、鐵蛋白、維生素 B12 五大營養素,都能用抽血精準評估:缺什麼、補多少、補多久。反之,長期高劑量盲補,可能白花錢,亦有過量或與疾病風險相關疑慮。本文以直式易讀版,整理來源、缺乏表現、檢驗指標與補充原則,協助照顧者與家屬把錢花在刀口上,健康更踏實。

提醒:保健品不是吃越多越好。原則是先驗後補、缺什麼補什麼。B6過量恐致周邊神經病變;血中B12過高與多癌別呈高度相關。活性D3僅限特定疾病族群。

快速目錄

維生素D3:肌骨與免疫的地基

維生素D3 缺乏維生素D3 劑量維生素D3 正常值

來源以日曬與體內合成為主(膽固醇經紫外線轉換)。台灣人怕曬、又常用降膽固醇藥,D3不足很常見;影響骨密度、肌力與免疫。

骨質/肌力維持、免疫調節 易疲勞、肌力差、骨鬆風險 25(OH)D 優先日曬;一般口服D3(非活性);建議白天服用。

活性D3屬處方用於洗腎/副甲狀腺問題,一般人不建議自行長期服用

鋅:免疫與皮膚毛髮關鍵

鋅 缺乏 症狀鋅 食物鋅 劑量

鋅參與免疫調節與皮膚修復,也與毛髮色素相關。缺乏可能掉髮、傷口癒合差、易感染。

皮膚黏膜修復、免疫、毛髮健康 掉髮、口腔潰瘍反覆、皮膚粗糙 血鋅 以食物為主(海鮮、紅肉、堅果);短期補充留意胃不適與銅缺乏風險。

 

葉酸:細胞製造的「打雜大將」

葉酸 缺乏葉酸 食物葉酸 劑量

來自綠葉蔬菜,與DNA合成與造血密切相關。缺乏常見口角炎、舌炎、巨球性貧血。

DNA合成、造血、胎兒神經管 口角炎、舌炎、巨球性貧血 血葉酸/RBC葉酸 先驗後補;多吃綠葉菜與全穀;孕前/孕期遵醫囑。

 

鐵蛋白:身體鐵儲存的「庫存表」

鐵蛋白 正常值缺鐵 貧血鐵劑 副作用

鐵蛋白反映全身鐵的儲量。缺鐵未到貧血階段就可能出現疲倦、情緒低落、夜間腿不寧/抽筋等。

造血、神經傳導(多巴胺/血清素共因子) 蒼白、疲倦、頭暈、夜間抽筋 Ferritin、Hb、血清鐵、TIBC 先找缺鐵原因(如經血過多、慢性出血);口服鐵劑短期補充,留意腸胃不適與便秘。

 

維生素B12:只做兩件大事的「國王」

維生素B12 正常值維生素B12 過高B群 補充

B12主司DNA合成細胞能量;可長期儲存,不是吃多就會更好。長期高劑量盲補不可取。

DNA合成、神經髓鞘維護、能量代謝 四肢麻木、貧血、疲勞、注意力差 血清B12、同半胱胺酸、MMA(必要時) 缺乏才補;留意血中B12過高與多癌別之高度相關;以肝臟、紅肉、牡蠣、紫菜等食物來源為主。
建議流程:抽血 → 判讀 → 針對性補充 → 8–12週復檢;並同時調整日曬、睡眠、活動量。

 

常見問題(FAQ)

1) 要先吃保健品還是先抽血?

先抽血。這五項都有客觀指標可測,能避免不必要或過量補充。原則是「缺什麼補什麼」。

2) 為何一般人不建議長期吃「活性D3」?

活性D3為特定疾病用藥(如洗腎/副甲狀腺問題),劑量強、風險高;一般保健以日曬與一般口服D3為主,並建議白天服用。

3) B群能當萬用補品嗎?

不建議。B群不是所有疲勞的萬靈丹;B6過量恐致周邊神經病變,B12過高與癌症呈高度相關。依抽血結果補足不足即可。

4) 吃降膽固醇藥後更沒力,跟D3有關嗎?

有可能。D3由膽固醇轉化而來,若日曬不足且膽固醇被壓低,D3可能偏低、影響肌力。建議與醫師討論抽血評估。

5) 鐵蛋白正常就不會缺鐵?

仍需綜合判讀(Ferritin、Hb、血清鐵、TIBC)與臨床情況;慢性發炎/肝病可能出現「假性正常」。交由專業整合評估。

6) 關於「B12過高與癌症」需要擔心嗎?

屬「高度相關」而非因果既證;風險管理上,避免長期高劑量盲補、採「先驗後補」是務實且安全的作法。

本頁為一般衛教參考,不能取代臨床診療。若有不適或檢驗異常,請盡速與醫師或藥師討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