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傷口照護第一篇:認識傷口癒合三階段與發炎期照護要點,教您如何判斷正常與異常的傷口變化、正確換藥步驟及觀察紀錄,預防感染、促進癒合。重點如下:
- 認識傷口癒合的三個階段及外觀變化
- 掌握術後急性發炎期(1–3 天)的居家照護要點
- 提供可操作的換藥步驟與觀察紀錄表
※本文參考近十年(2016–2025)國際權威指引與綜論,如 WHO、NICE、CDC 等,協助家屬與照護者在家中安心照護。
撰文者:偕行診所 / 家天使 共同編撰,更新時間:2025/10/15
🔗 目錄快速導覽
一、傷口癒合三階段:外觀與時程
階段 | 時程 | 生理機轉 | 外觀特徵 |
---|---|---|---|
發炎期 | 術後第 1–3 天(可延長至第 5 天) | 止血與免疫啟動,清除壞死組織與病原。 | 輕度紅、腫、熱、痛;透明或淡黃色滲液屬正常。若出現濃稠黃綠色滲液、惡臭或劇烈紅腫疼痛,應警覺感染。 |
增生期 | 術後第 3–21 天 | 纖維母細胞增生、膠原沉積、血管新生。 | 健康肉芽為鮮紅/粉紅顆粒狀、濕潤;若灰褐或乾枯、伴惡臭,可能感染或灌流不良。 |
重塑期 | 術後數月至數年 | 膠原重組、張力提升、疤痕成熟。 | 疤痕由紅轉為淡肉色,逐漸平軟。若出現蟹足腫可依醫囑使用壓力敷料或矽膠片。 |

二、警示徵象與併發症
- 蜂窩性組織炎:紅腫擴散、熱痛伴發燒,邊界不清且進展快速。
- 其他感染徵象:疼痛劇烈與外觀不成比例、出現紫斑、水皰、麻木、惡臭滲液、體溫超過 38°C、傷口裂開或止血困難。
若出現以上症狀,不要輕忽,應立即就醫!
三、急性發炎期居家照護步驟
日常原則
- 保持敷料完整與乾燥,術後 24–48 小時內勿任意拆除。
- 每次換藥前後確實洗手 20 秒或使用酒精乾洗手。
- 依醫囑防水保護傷口,避免直接沖水。
- 抬高患部減緩腫脹,遵照醫師指示服用止痛藥。
居家換藥流程
- 準備物品:手套、口罩、生理食鹽水、無菌紗布、醫療膠帶或敷料。
- 洗手、戴手套 → 小心移除舊敷料,觀察滲液量與顏色。
- 清潔傷口:由內向外、單向拭淨,避免反覆摩擦。
- 以無菌紗布吸乾後,選用合適敷料覆蓋並固定。
- 完成後記錄觀察結果與時間,必要時拍照存檔。

四、每日觀察紀錄重點
觀察項目 | 記錄內容 |
---|---|
疼痛 | 0–10 分量表,是否較昨日加劇? |
紅腫範圍 | 是否擴大超過切口 2–3 公分? |
滲液 | 量(少/中/多)、性質(透明/淡黃/膿性)、氣味。 |
皮膚變化 | 有無水皰、紫斑、壞死或觸壓痛延伸。 |
全身狀況 | 體溫 >38°C、心跳加快、倦怠感。 |
傷口完整性 | 是否有裂開、滲血或分離。 |
提醒:若觀察到異常,請立即聯絡醫護人員或回院就診。
📋 居家傷口換藥紀錄表下載
為了協助家屬或照顧服務員在居家照護時能清楚記錄傷口變化, 家天使特別提供可編輯的 《居家傷口換藥紀錄表》 範本。 您可每日填寫疼痛程度、紅腫變化、滲液狀況與體溫紀錄, 並在就醫時提供醫護人員參考,有助判斷傷口癒合進展。
若不方便使用電腦填寫,也可列印後手寫紀錄。建議每天早晚各記錄一次。
五、出院後前一週 Do/Don't
- ✅ Do: 按時換藥、詳實紀錄、攝取足夠蛋白質與維生素。
- ❌ Don't: 使用偏方(酒精、碘酒、草藥等)或反覆掀開觀察。
- ❌ Don't: 未確實清潔手部就進行換藥
- ❌ Don't: 讓寵物接觸或舔咬傷口。
六、傷口照護常見問題 FAQ
Q1:術後第 3 天傷口紅腫還算正常嗎?
A:若紅腫局限於切口周圍 2–3 公分內且逐漸減輕,屬正常發炎反應。若紅腫擴大、疼痛加劇或有惡臭滲液,請就醫。
Q2:可以用酒精或雙氧水清潔嗎?
A:不建議。這些液體會破壞新生組織並延遲癒合,僅在醫師指示下使用。
Q3:如何預防疤痕變厚?
A:待傷口完全癒合後,可依醫師建議使用矽膠片、壓力衣或按摩,減少肥厚疤痕機率。
參考資料
- WHO. Global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2016; updated 2018.
- Deng X, et al. A review of current advancements for wound healing. J Biomed Mater Res B. 2022.
- NICE NG125.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2019; last reviewed 2023.
- StatPearls. Necrotizing Fasciitis. Updated 2023. NCBI Bookshelf.
- IWII. Wound Infec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Consensus Document. 2022.
- Guliyeva G, et al. Practical Review of Necrotizing Fasciitis. 2024.
- StatPearls. Wound Healing Phases. Updated 2023. NCBI Bookshelf.
- NICE NG141. Cellulitis and erysipelas: antimicrobial prescribing. 2019; updated 2024.
- CDC/WHO/NICE postoperative wound care guidelines (2024–2025 upd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