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知識庫

家天使精心為您彙整生活照顧、照護相關資訊,不論您是照顧者或是照顧服務員,都能更滿足您的照顧知識
照顧部落格
2020/11/05
  

帕金森氏症10大症狀,日常生活飲食與復健改善|家天使-找看護第一品牌

帕金森氏症10大症狀,日常生活飲食與復健改善|家天使-找看護第一品牌

當家人出現手抖、走路變慢、表情變少,你可能第一時間想到帕金森氏症(巴金森氏症)。其實手抖不一定就是帕金森氏症,但及早就醫與了解病程、治療與復健,能大幅減少不便。本篇用淺白文字整理帕金森氏症十大症狀、日常飲食與運動重點,並加入台灣最新研究與治療趨勢(含深部腦刺激、聚焦超音波),陪您做對選擇、安心同行。

什麼是帕金森氏症(巴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亦稱巴金森氏症)是慢性神經退化性疾病,與腦中黑質的多巴胺神經元流失相關。典型運動症狀包含:手抖(顫抖)動作遲緩肌肉僵硬姿勢不穩;也可能出現便祕、嗅覺下降、睡眠障礙、憂鬱等非運動症狀。

流行病學小重點:依台灣健保統計,截至 2022 年 3 月約有 7.7 萬名帕金森氏症患者;盛行率隨年齡增加,在高齡族群更常見。

 

帕金森氏症 10 大常見症狀(含「手抖」)

  • 手抖(靜止性顫抖):常見「搓丸樣」動作,休息時明顯。
  • 肌肉僵硬:四肢僵直、肩頸痠痛、表情減少(面具臉)。
  • 運動遲緩:啟動動作困難、走路碎步。
  • 姿勢與平衡不穩:容易跌倒。
  • 書寫困難:字越寫越小。
  • 言語與吞嚥困難:講話小聲、含糊、吞嚥變慢。
  • 嗅覺下降與感覺異常:嗅覺退化、肢體麻木。
  • 肌張力不全:肢體不自主扭動。
  • 自主神經異常:便祕、頻尿、低血壓、性功能障礙等。
  • 情緒與睡眠問題:憂鬱、焦慮、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等。

提醒:手抖不一定就是帕金森氏症。需由神經科醫師綜合臨床評估與必要檢查(例如 DAT-SPECT)鑑別。

帕金森氏症症狀

 

病程分期(Hoehn & Yahr)

  1. 第一期:單側症狀(如單側手抖)。
  2. 第二期:雙側症狀,尚能自理。
  3. 第三期:姿勢不穩,跌倒風險上升。
  4. 第四期:需協助行走與日常生活。
  5. 第五期:長期臥床或高度依賴輪椅。
帕金森氏症症狀與分期

治療:藥物、深部腦刺激(DBS)、聚焦超音波(FUS)

藥物治療

常見包含:左多巴多巴胺受體致效劑MAO‑B 抑制劑COMT 抑制劑阿曼他定等。長期使用可能出現「開關現象」與異動症,需與醫師調整劑量與給藥時間。

手術/程序性治療

  • 深部腦刺激術(DBS):植入電極刺激病灶核團,改善運動症狀。部分條件下納入健保給付,是否合適需由專科團隊評估。
  • 經顱磁振導航聚焦超音波(MRgFUS):無需開顱,以超音波熱凝方式破壞特定路徑,特別針對顫抖優勢型患者之症狀控制;合適與否需跨科團隊評估。

延伸閱讀:帕金森氏症治療:該吃藥還是要開刀?超音波聚焦燒融不開腦也能治!

帕金森氏症與失智症的差別

 

日常飲食與居家復健重點

  • 飲食:均衡飲食、充足膳食纖維;部分患者需與醫師討論「低蛋白時段」避免影響左多巴吸收。
  • 運動與復健:建議納入有氧、阻力、平衡、伸展雙重作業(邊走邊做認知任務);太極拳、固定式腳踏車等可幫助改善步態與睡眠。
  • 居家安全:清除絆倒風險、增設夜間照明與扶手,必要時諮詢職能治療師或輔具評估。

 

2024 以來:台灣最新醫療研究整理

以下擇要列出 2024–2025 年間,由台灣團隊發表或與台灣臨床直接相關之重點研究,提供照護決策與病友參考:

① 基因研究:PSAP(Prosaposin)變異與早發型帕金森氏症風險

台大醫院與台大醫學院團隊以台灣族群進行病例對照與統合分析,指出 PSAP 基因特定變異與早發型帕金森氏症風險增加相關,突顯溶小體/脂質代謝路徑的重要性。

② 功能性神經外科:雙靶點 MRgFUS 分段治療 1 年隨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團隊報告顫抖優勢型患者採「分段、雙靶點」MRgFUS 的 1 年結果,顫抖控制與功能分數維持改善,顯示精準選擇與分階段策略的可行性。

③ 復健與運動:語音提示、雙任務訓練與跑步機方案

  • 台大物治 × 台大醫院:隨機對照試驗顯示,「腳跟著地」語音提示比「大步走」更能在訓練後維持步態表現的提升。
  • 陽明交大 × 馬偕 × 北護 × 師大:12 次運動+認知(motor‑cognitive)訓練可改善跨障礙行走能力並提升補充運動區(SMA)活化。
  • 長庚團隊:雙重作業跑步機訓練」相較單純跑步機訓練,在認知表現與 UPDRS‑III 等指標有額外益處。

④ 臨床服務新動向:聚焦超音波(FUS)在國內的導入

臺北榮總等醫學中心於 2024 年公告導入 MRgFUS(俗稱「神波刀」)治療顫抖相關疾患;是否適合帕金森氏症患者需經多專科嚴謹評估與衛教。

以上研究為概述,不等同個人治療建議;是否適合某項治療,請與你的醫療團隊討論。對「手抖」等症狀的實證復健方法(如雙任務、太極、外部線索訓練)亦建議納入日常訓練。

 

常見問答(FAQ)

Q1. 手抖就是帕金森氏症嗎?

不一定。手抖(顫抖)成因很多,包括原發性顫抖、藥物誘發、甲狀腺問題等。若同時出現動作遲緩與僵硬,較需警覺帕金森氏症,請盡快就醫。

Q2. 帕金森氏症可以治癒嗎?

目前尚無根治方式,但透過藥物、DBS/FUS、復健與規律運動,可大幅改善「手抖」與其他症狀,延緩功能退化、提升生活品質。

Q3. 飲食上的重點是什麼?

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安排低蛋白時段配合用藥;多蔬果與水分幫助便祕;若吞嚥困難,請諮詢語言治療師與營養師。

Q4. 需要安排哪些復健?

建議納入有氧、阻力、平衡、柔軟度,加上雙重作業外部線索(如節拍器、語音提示「腳跟著地」)的步態訓練;必要時請洽神經復健專科。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節錄)

  • 台灣團隊:PSAP(Prosaposin)變異與早發型 PD(Scientific Reports, 2024)。
  • 中國附醫:顫抖優勢型 PD「分段雙靶點」MRgFUS 1 年結果(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 2024)。
  • 台大物治 × 台大醫院:語音提示步態訓練 RCT(Am J Phys Med Rehabil, 2024)。
  • 陽明交大 × 馬偕 × 北護 × 師大:運動+認知訓練改善跨障礙行走(Eur J Phys Rehabil Med, 2024)。
  • 長庚團隊:雙重作業跑步機訓練 vs 單純跑步機(Scientific Reports, 2024)。
  • 臺北榮總:MRgFUS(神波刀)臨床應用新聞與衛教(202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