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知識庫

家天使精心為您彙整生活照顧、照護相關資訊,不論您是照顧者或是照顧服務員,都能更滿足您的照顧知識
照顧部落格
2025/08/06
  

外籍看護常見文化誤會與溝通方式|家天使-找照顧人力第一品牌

(圖文:家天使編輯團隊統整)在台灣,幾十萬個家庭正仰賴外籍看護協助照顧長者或身障者。這些來自印尼、越南、菲律賓等國家的移工,不僅承擔照顧工作,更長時間與家庭共處、進入日常生活,幾乎成為家中的一份子。

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加上語言隔閡,常導致外籍看護與雇主之間產生誤會與摩擦——有時是對飲食習慣的不理解,有時是宗教活動被視為偷懶,更可能因語氣與肢體語言的誤讀,而衍生情緒對立,甚至導致照顧關係破裂。

因此,身為雇主,除了提供工作條件與法律規範下的保障,更應具備基本的跨文化理解與溝通技巧。唯有雙方建立信任與理解,外籍看護才能在心理安全的環境中發揮照顧專長,照顧品質與雇主家庭的生活品質也才能同步提升。

本文將整理常見的文化誤會類型、實用的溝通建議、以及雇主可採取的具體作法,幫助您在與外籍看護的日常相處中,減少衝突、促進合作,為家庭創造更長久穩定的照顧關係。

 

一、常見的文化誤會類型

因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等差異,雇主與外籍看護之間常出現以下幾種類型的誤會:

類別 具體情境 誤解可能點
飲食文化 不吃豬肉、不與家人共餐 雇主誤認不合群、不禮貌
宗教習慣 每日祈禱、齋戒不進食 雇主誤會偷懶、不專心工作
衛生觀念 用水洗、不穿拖鞋 雇主認為不乾淨
階級觀念 不與長輩對視、不主動寒暄 雇主覺得態度差
時間觀念 對「準時」與「效率」認知不同 雇主認為辦事慢
情感表達 面對批評沉默、不辯解 雇主以為不負責任

 

二、如何建立有效溝通?

1. 避免命令式語氣,改用說明與詢問方式

✅ 推薦說法:「你可以幫忙……嗎?」、「這個部分我們家平常是怎麼做的……」
⛔ 避免說法:「你怎麼又做錯了?」、「我不是說過了嗎?」

 

2. 使用簡單明確的詞彙

  • 避免使用含糊或比喻的詞語(如「隨便弄一下」)

  • 可搭配圖示或影片說明(例如拍下照顧流程)

 

3. 給予緩衝與理解時間

  • 初期 2~4 週是適應關鍵期,需有文化學習與調整空間

  • 如有錯誤,請用「教導」方式處理,避免直接責備

 

4. 用中文與基本母語混搭溝通

  • 可學幾句對方母語(如印尼文「Terima kasih」=謝謝)

  • 建議使用翻譯APP,如 Google 翻譯搭配口語模式

 

5. 定期回顧與雙向檢討

  • 建議每週安排一次簡單回顧:「你這週覺得有什麼困難?我們可以怎麼改善?」

 

三、文化尊重的實務建議

類型 雇主可行動作 成效
宗教信仰 提供祈禱空間 展現尊重,建立信任
飲食禁忌 不強迫共餐,準備個人餐具 減少誤會
節慶安排 了解外籍看護的重大節日 提升歸屬感
私人空間 尊重休息時間與隱私 強化互信關係
語言學習 鼓勵看護學中文、雇主學簡單母語 提升溝通效率

 

四、可用工具與資源推薦:善用資源,讓溝通更順利

面對語言不通與文化差異,許多雇主與外籍看護常感到無力,但其實台灣已有多項 政府資源民間單位服務數位工具可以協助雙方建立良好互動。 善用這些協助,能讓照顧更順利,也能大大降低誤會與壓力。

 

📌 線上工具與 APP

工具名稱 功能 適用情境 備註
Google 翻譯 即時翻譯語音、文字 基本生活指令、日常對話 支援多國語言,適合初期適應期
Say Hi Translate 雙向語音翻譯 即時交談與指令傳遞 語音自然,適合日常溝通
Line 傳送工作指示、提醒事項 協助提醒、日常紀錄 可以有效紀錄跟管理照顧狀況

 

📌 政府相關資源

單位 服務內容 使用方式 備註
勞動部 勞動力發展署 外籍移工就業法令與照顧指引 至官網查詢或撥打 1955 多語系網站資源完整
1955 專線 24 小時免費移工諮詢與申訴 電話撥打:1955 提供印尼、越南、菲律賓語等語言
地方社會局/長照中心 協助安排臨時照顧人力或轉介 電話或親訪洽詢 可與本國照服資源整合
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 語言學習、文化適應活動 多縣市設有據點,可網路查詢 可帶外籍看護一同參加

 

📌 民間與 NGO 單位

單位名稱 支援內容 備註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 女性移工庇護、心理協談 全台皆有服務據點
台灣移工聯盟(MENT) 法律支援、雙語文化翻譯志工 可協助雇主與看護溝通與權益釐清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 雇主支持、照顧者講座與訓練 定期舉辦在職訓練與配對支援

 

✅ 實體課程與活動

  • 外籍看護文化溝通工作坊:由 NGO、仲介或地方政府舉辦,提供雇主與看護共學平台。
  • 家庭照顧者支持團體:由社會局、長照管理中心或民間機構主辦,協助雇主情緒支持與經驗交流。
  • 社區語言課程:部分社區大學與新住民中心提供印尼語、越南語課程,供雇主初步學習。

 

💡 小提醒:溝通困難不只是語言問題,更多來自文化差異與雙方理解的落差。若能主動尋求第三方協助,不僅可提升生活品質,也能讓外籍看護更安心工作、穩定照顧。

 

臨時照顧人力,「家天使」來幫您!

五、結語:跨文化共處的開始

外籍看護的角色,不應只是工作人員,更是照顧家庭的一份子。雇主願意理解文化背景與生活習慣上的差異,能大大減少衝突、增加穩定性,也有助於照顧品質的提升。

照顧是一段長期旅程,雙方的理解、尊重與耐心,是讓這段關係走得更遠的基石。

 

延伸閱讀推薦:

關鍵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