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知識庫

家天使精心為您彙整生活照顧、照護相關資訊,不論您是照顧者或是照顧服務員,都能更滿足您的照顧知識
照顧部落格
2023/01/16
  

認識退化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微創膝關節鏡手術與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兩者差異與常見QA

認識退化性關節炎的手術治療,微創膝關節鏡手術與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兩者差異與常見QA

(圖文:手術善其事)前一篇文章有提到,當藥物治療、注射治療等方式都無法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時候,手術治療就變成必須要考慮的選項之一,很多年長者都很害怕動手術,但因為退化性關節炎造成行走時會疼痛,就轉成臥床或是輪椅的方式,但這樣反而可能加劇骨質疏鬆的情況、肌少症、外界接觸少後的認知功能降低等等的退化,因此會建議認真考慮手術的必要性。

目前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手術只要分成兩種,微創膝關節鏡手術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其中膝關節置換術又可以分成全膝置換及半膝置換,手術的方式分成傳統人工手術機械手臂輔助,它們之間各有優缺點以及適合的對象,就讓我們來了解看看吧!

 

微創膝關節鏡手術

由於人體關節構造是密閉、沒有開口的,若使用關節鏡可放大審視裡頭的情況,並將關節內發炎組織清除以及修補破碎的軟骨,加速膝蓋的修復及減少日後關節發炎的情況,其適應症為:半月軟骨及關節軟骨受損、韌帶受傷或斷裂、骨折、關節炎和滑膜炎等。

手術方法為,在膝蓋打開2-3個0.3公分的小洞,清除關節內的骨刺、發炎絨毛等,需一個小時左右,多半採半身麻醉,通常術後隔天傷口會些微腫脹,但可以馬上下床活動。膝關節鏡手術還有個好處是可以評估患者韌帶是否鬆弛、是否需要換人工關節,術後也可以合併增生療法(注射葡萄糖或PRP等)來修補受損組織,延長膝關節的使用年限。

此手術主要是治療第二、第三期的膝退化性關節炎,搭配適當的復健與增生療法,成功率可超過90%。但若是較嚴重的第四級退化,則得考慮置換人工關節。

微創膝關節手術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置換人工關節在台灣是已經很成熟的手術,台灣每年約執行兩萬多例,極少出現副作用或後遺症。醫生建議,若患者膝蓋軟骨已經磨損到極限、疼痛不已影響生活行動,在理學檢查及骨科影像學檢查後,符合手術標準即可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可分為全膝置換及半膝置換,若患者年紀較輕、骨質狀況佳、病變的部位少,可以做半膝手術,保留部分健康的關節和十字韌帶,活動受限較少,但如果關節變形厲害、體重較重、骨質疏鬆嚴重就得選擇全膝手術

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流程
圖:人工膝關節手術置換流程

 

手術方式則分為人工與機械手臂輔助,一般手術仰賴醫師技術與臨床經驗,機械手臂則能透過電腦輔助讓開刀更精準,但需自費約40-50萬元,不過兩者的目的都是將受損的關節面磨掉後,裝上人工膝關節即可,過程有點像裝假牙套,但變成替骨頭端套上金屬面,中間再安裝墊片,並透過像白膠的骨水泥來黏合組裝。

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比較

 

人工膝關節手術可能的併發症

一般來說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成功率超過九成,危險性極低但還是有可能發生以下併發症:

  1. 血栓(Blood Clots):來自小腿的血栓可能隨血液循環進入肺部,而造成嚴重的併發症,可透過抬高雙腿、多做小腿運動、穿護腿襪來增加血液循環,或可透過藥物稀釋血液。
  2. 手術部位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手術部位有發紅、疼痛、腫脹、分泌物、或患者出現發燒。
  3. 骨溶解(osteolysis reaction):人工膝關節零件的微小顆粒可能導致旁邊的骨頭溶解,發生病變。
  4. 關節鬆脫(Loosening)磨損(Wear)及破損(Breakage):由於人工關節材質改良,發生率已日益降低。

 

人工膝關節手術的術後照護

手術後的人工膝關節復健,主要是強化膝關節周邊的肌肉,以恢復力量並希望達到原先的活動度,直到病人可以正常活動為止。一般而言,會有護理人員與物理治療師的幫助與指導,訓練患者能以正確姿勢上下床、使用助行器、走路、上下樓梯等。出院後則有幾點注意事項:

1.持續彎曲、伸展膝蓋,並積極做肌肉復健運動。

2.因傷口得保持乾燥,建議術後四週內以擦澡為主,再換淋浴,若包紮防水膠布有浸水、脫落需更換。

3.若有其他疾病就醫,必須告知醫師以正確開藥。

4.若有以下症狀,儘速回診

  • 傷口紅腫熱痛,且有異常分泌物。
  • 腿腫脹疼痛,活動量受限。
  • 新增膝蓋外傷,如跌倒、挫傷。

 

人工膝關節的術後禁忌姿勢

一般而言,適度的伸展、彎曲可幫助下肢肌力訓練和促進血液循環,但不可以盤腿、跪、跳躍、翹腳,也不要在墊物品在膝窩下,避免膝蓋過度彎曲。術後追蹤手術後三個月需回診,可以漸漸恢復室外/內活動;術後半年以上追蹤,想要有更劇烈的活動、運動,可與醫師討論評估。

 

常見人工膝關節手術Q&A

Q1:手術後多久可以下床?

術後恢復良好即可下床,但若出現傷口疼痛、頭暈,需告知護理人員,一般而言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病人需住院約5-7天,局部人工置換手術則是3-5天,需醫師評估。

 

Q2:人工膝關節使用年限

根據統計,正常使用下95%人工膝關節使用年限為15-20年,但好好保養、運動保持身材,使用時間可更長久。

 

Q3:為什麼術後有異物感?

過去人工膝關節設計是歐美尺寸,沒有男女、左右腳之分,但其實脛骨內外側不一樣大,也沒有對稱,傳統手術卻依然把零件裝到人體裡,導致有異物感。但近年透過大數據、客製化,已經能製作出符合病患骨頭形狀的人工膝關節零件,活動也會更自然。

 

Q4:可以只換單邊膝關節嗎?

醫師建議,若在雙腳膝蓋變形的狀態下,只單換一邊人工膝關節,可能會造成長短腳的狀況,反而讓生活更不方便,還是會鼓勵患者一起手術喔!

 

※想要了解什麼是退化性關節炎,可以參考<<認識退化性關節炎:成因、高風險族群與預防>>

※若想要知道其他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知識,可以參考<<退化性關節炎如何治療:玻尿酸與PRP該如何選擇,優缺點、QA一次整理給你>>

※想要知道其他類型的關節炎,可以參考<<關節炎4大類型介紹,認識常見症狀、發生原因>>

若想要更了解人工膝關節手術的相關資訊,不管是醫材或是術前評估,可以至手術善其事官網查詢

 

【本文經手術善其事授權轉載,原文標題:蹲下去、站起來膝蓋痛 我該換人工膝關節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