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家天使編輯團隊)大腸直腸癌(簡稱大腸癌)是台灣年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早期發現治療,預後存活率能高達90%。治療結束後的居家照護,也要在飲食、日常生活上多加注意,降低副作用的影響。
大腸癌的成因
大腸直腸黏膜表面因刺激或基因改變,使得正常黏膜轉變成腺性息肉或腺瘤,而成為大腸癌。大腸癌與攝取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低纖維食物的飲食習慣密切相關,而抽菸、過量飲酒、缺乏運動、過量攝取炭烤遊炸食物等行為,也會增加大腸癌罹患機率;另外,曾有罹患大腸癌的一等親屬者,患病機率也會較高。
身體出現這些症狀,有可能是大腸癌
-
體重減輕
-
經常性腹痛或絞痛
-
缺鐵性貧血
-
排便習慣改變。例如便秘、腹瀉交替
-
糞便變細
-
排便出血或有黏液
-
持續的便意、覺得排便不乾淨
大腸直腸癌照顧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大腸癌會因腫瘤位置、有無轉移而決定治療方式,也有各自的副作用,在照顧時就需要特別注意。
(一) 手術治療後照顧要點
手術治療是將腫瘤所在的大腸,以及相關血管、淋巴組織切除,重建腸道完整性。有時會施行暫時性人工腸造口,或永久性的人工肛門。可能的副作用有手術傷口疼痛以及造口的不適等。
1. 飲食
-
術後三週內選擇低渣的六大類食物,減輕腸胃道負擔。
-
避免高脂肪、油炸、煙燻、加亞硝酸的食物。
-
每天喝2000到3000c.c.的水以防便祕。
-
多攝取含維生素A、C、E豐富的食物。
2. 生活
-
手術後6個月內避免提重物。
-
打噴嚏或咳嗽時已雙手加壓傷口來固定。
-
保持傷口乾燥,定期回診拆腺時間。
-
養成每日排便習慣,但避免用力解便。
3. 大腸造口
-
隨時留意注意腸造口狀況,正常腸造口顏色應當接近紅色或粉紅色近似口腔黏膜的顏色,並且周遭皮膚不會有紅、種等狀況。
-
腸造口袋約1天更換一次,5到7天需連同底座一同更換。。
-
大腸造口詳細照顧方法請點相關文章:如何照護大腸造口?
(二)放射線治療(電療)後照顧要點
放射線治療俗稱電療,是用X光把癌細胞殺死,也會搭配手術一起進行,來減少大腸癌的復發率。常見副作用有照射區域紅腫搔癢、下腹不適、腹瀉、大便帶血、頻尿等症狀。
1. 飲食
-
調整為清淡流質飲食,例如稀飯、果汁等。
-
避免高纖或容易引起胃痙攣、脹氣的食物。
-
補充鉀離子食物,例如橘子、香蕉。
2. 生活
-
穿著寬鬆吸汗的棉衣料。
-
放射線照到的地方不可熱敷或冰敷,需用溫水清洗,並減少陽光曝曬。
-
清潔肛門皮膚小心避免擦傷。
(三) 化學治療(化療)後照顧要點
有靜脈注射以及口服的化療藥物。常見副作用有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掉髮、便祕、疲倦、口腔癌、白血球/紅血球、血小板減少,以及手足症候群(手足紅腫脹、刺痛、發燙等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
1. 飲食
-
少量多餐,餐前可散步來促進腸道蠕動,增加食慾。
-
選擇清淡流質飲食,補充鉀離子、維他命C、高蛋白食物。
-
避免油膩、甜膩、煎炸、辛辣食物。
-
避免食用半熟食或生食。
-
增加綠色蔬菜、紅色肉如牛肉、瘦豬肉等種類食物的攝取
-
剩餘食物丟棄不重複加熱,減少細菌滋生。
2. 生活
-
使用軟毛牙刷刷牙,選用非刺激性漱口水或鹽水漱口。
-
進食前、如廁後加強洗手,外出須配戴口罩。
-
若有手足症候群,需注意防曬;用毛巾擦拭身體時,以輕拍代替摩擦;擦拭乳霜保護四肢,睡覺時可穿戴襪子、手套吸收。
3. 化療副作用
(1) 噁心嘔吐
- 少量多餐、細嚼慢嚥,避免一次吃太多食物。
- 喝水選在餐前或餐後一小時,不要在用餐時喝水。
- 食物以清淡為主,避免甜食或較油膩的食物。
- 若是噁心感常發生在早上,可以在起床前吃一些乾糧,如麥片、土司或餅乾等。
- 若在化療過程中會感到噁心,那麼下次化療前幾個小時盡量保持空腹。
- 餐後以坐姿休息一會幫助消化,盡量不要馬上平躺。
(2) 毛髮掉落
- 掉髮期間使用寬齒的梳子整理,吹髮時避免溫度過高。
- 提前調適心情,讓光頭的狀態能夠更自在。
- 事先準備假髮、頭巾、帽子。
- 頭髮再生或沒頭髮時,可能感到頭皮乾癢,可使用較潤膚的洗髮劑,或是使用乳液按摩保養。
- 避免刺激頭皮,治療期間不要染、燙頭髮或使用造型液。
(3) 便祕
- 多喝水幫助軟化大便。
- 攝取高纖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麥麵包、豆類等。
- 在體力許可下增加活動量,促進腸胃蠕動。
- 養成正常排便的習慣,紓解心理壓力。
- 不可自行服用瀉藥、軟便劑或灌腸,尤其是白血球或血小板數量太少時。
擔心家人的居家照護?讓家天使來幫助您!
癌症患者的居家照護要花很多力氣,家人忙於工作或想喘口氣的時候,就可利用家天使平台,讓受過國家訓練的照服員來協助。透過家天使,您可以事先與照服員溝通服務細節,還有線上簽到退、工作日誌提供服務回饋。無論是療程結束在家休養,或是住院治療期間的醫院看護,家天使都能助您一臂之力!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
1.台灣癌症防治網
2.台灣癌症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