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知識庫

家天使精心為您彙整生活照顧、照護相關資訊,不論您是照顧者或是照顧服務員,都能更滿足您的照顧知識
照顧部落格
2025/09/10
  

銀髮族怎麼運動才能長青樂活:以 2025 實證為基礎的一頁式指南|家天使

銀髮族怎麼運動才能長青樂活:以 2025 實證為基礎的一頁式指南|家天使

銀髮族怎麼運動,一直是許多長青長者的疑惑,這個問題在2025年《Journal of Geriatric Physical Therapy》最新建議或許有了一個可以參考的方向,根據文獻建議:每週 150 分鐘至 3 小時、持續 6–12 個月,且必須包含「漸進、足夠挑戰的平衡訓練」;搭配肌力、有氧與柔軟度,就能有效降低跌倒風險、維持行動力與自理能力。以下就讓我們仔細來說明吧!

更新:2025-09-10

本文為健康教育用,不能替代醫囑。若有胸痛、呼吸困難、暈眩、血糖失衡或血壓失控,請先就醫。

文獻實證摘要

  • 跌倒可預防:以平衡與功能訓練為核心的運動,能確實降低長者跌倒與受傷風險。
  • 劑量有答案:每週至少 150 分鐘(約 30 分鐘 × 5 天),持續 6–12 個月,效果最佳。
  • 一定要「夠難」:平衡訓練要逐步增加難度,例如縮小支撐面、減少扶手、加入跨步與轉身;並加入主動跨步(volitional step)與步態適應練習。

*依據 2025 物理治療臨床實務指引、Cochrane 綜論、WHO 與 CDC/ACSM 建議彙整。

 

運動方法懶人包(可照表操課)

組成 每週頻率/時間 強度(感受) 目的 範例
平衡(核心) 3–5 天;每次 20–30 分鐘;連續 ≥ 6–12 個月 需要專心、有挑戰但安全;手邊備有椅背或流理台可輕扶 降低跌倒、改善轉身與跨步反應 窄站、前後併站、單腳站、跨步前後左右、八字走、頭部轉動配合走路、雙重任務(邊走邊數)
下肢肌力 2–3 天;每動作 2–3 組 × 8–12 下 第 8–12 下覺得吃力但能維持正確動作 站起、上階、抱物走路更穩 椅子反覆坐立、抬腳跟、側抬腿、台階踏上、彈力帶伸膝與外展
有氧 合計 ≥150 分鐘(快走、騎車、游泳) 能說話但不能唱歌(談話測試) 心肺耐力、血壓血糖代謝 快走、爬樓梯、室內腳踏車、健走杖
柔軟度 2–3 天;每部位 20–30 秒 × 2–3 回 輕度拉伸感、無疼痛 步伐更大、轉身更靈活 小腿、股四頭肌、髂腰肌、胸背伸展

進階原則:一週只增加一個挑戰(如減少扶手、縮小站距、加入轉頭或雙重任務)。不追求華麗器材,穩固第一。

需要專人協助?預約家天使照服員陪同練習

 

先做安全檢查(3 分鐘完成)

  • 今天身體狀況:若有胸痛、嚴重呼吸喘、發燒、血壓 > 180/110、低血糖症狀,請暫停並先就醫。
  • 環境與穿著:穿止滑鞋、清出 2×2 公尺空間、旁邊放穩固椅背或流理台。
  • 藥物與慢病:降血糖藥請備糖,降壓藥避免太快起身;骨鬆避免彎腰抱重物。
  • 跌倒史:若 1 年跌倒 ≥ 2 次、或走路非常不穩,建議先諮詢物理治療師與醫師,從一對一訓練開始。

 

12 週進階計畫(可重複循環)

第 1–4 週:打底

  • 平衡:窄站 30 秒 × 3、前後併站 20 秒 × 3、單腳站(扶)10–15 秒 × 3/側。
  • 肌力:椅子坐立 2×10、抬腳跟 2×12、側抬腿 2×10/側、台階踏上(低台)2×8/側。
  • 有氧:快走 20–30 分鐘 × 3–5 天/週。

第 5–8 週:加難

  • 平衡:單腳站(輕扶→放手)15–20 秒、前後跨步點地 2×10、八字走 2 趟、邊走邊轉頭。
  • 肌力:椅子坐立 3×10、抬腳跟 3×12、彈力帶伸膝/外展各 2–3 組。
  • 有氧:30–40 分鐘 × 4–5 天;可加入樓梯或上坡。

第 9–12 週:情境化(步態適應)

  • 平衡:主動跨步與步態適應回合(前、後、側跨步→停→回),加上繞障礙、改變步幅與節奏。
  • 肌力:維持 3 組;若可行提高台階高度或彈力帶阻力。
  • 有氧:40–45 分鐘 × 5 天;可嘗試太極、低強度舞蹈或水中走路。

前進規則:當某動作「幾乎不需要扶手,且能穩穩完成」,再升級到下一個挑戰。

 

動作教學(家裡就能做)

椅子反覆坐立(下肢肌力)

椅子前 1/3 坐好,雙腳與肩同寬。手不用撐或輕扶椅面,身體前傾、站起,再慢慢坐回。8–12 下 × 2–3 組。

更難:手抱胸;更易:用手支撐或墊高椅面。

台階踏上(功能訓練)

選 10–15 公分穩固台階,一腳踏上、另一腳跟上,再下來換腳。每側 8–12 下 × 2–3 組。

更難:提高台階或手持 0.5–1 公斤水瓶。

單腳站(平衡打底)

站於流理台旁,抬起一腳,先輕扶再嘗試放手 3–5 秒。每側 10–20 秒 × 3。

更難:縮小站距、眼睛看側邊或頭部小幅轉動。

前後併站/窄站(平衡)

一腳在前一腳在後,腳跟貼著另一腳尖,維持 20–30 秒 × 3;再換腳。熟練後改為腳尖併攏窄站。

主動跨步(Volitional Step)

面向前方,按節奏向前、後、左、右跨出一步,再收回。每方向 10 下 × 2 回合。可加入「障礙物」或語音指令,練習步態適應。

八字走+雙重任務

擺兩個瓶子當錐筒,來回繞出 8 字;同時邊走邊數 3 的倍數或說今天日期,訓練注意力與分心下的步態控制。

想請照服員到宅協助?立刻預約家天使

 

參考文獻(權威來源)

  1. Kirk-Sanchez N, et al. Physical Therapy Management of Fall Risk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Geriatr Phys Ther. 2025. 可下載摘要:LWW
  2. Sherrington C, et al. Exercise for preventing falls in older people living in the community.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9/2020 更新。CochranePubMed
  3. Montero-Odasso M, et al. World guidelines for fall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for older adults. Age and Ageing. 2022. Age & Ageing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2020. WHO PDF
  5. CDC.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Older Adults. 2023–2024 更新頁面。CDC
  6. Okubo Y,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reactive and volitional step training. BMC Geriatrics. 2017. PubMed

 

常見問答

只走路可以嗎?

走路很好,但不夠;若沒有「挑戰平衡+下肢肌力」,預防跌倒效果有限。把平衡與肌力排進每週固定時段。

多久會有感覺?我需要練多久?

多數人在 4–8 週看到穩定度與耐力提升;至少連續 6–12 個月,效果最好。之後以較低劑量維持。

我膝蓋退化/骨質疏鬆,可以練嗎?

可以,原則是低衝擊、逐步加量,避免深度蹲與彎腰抱重物;必要時改坐姿訓練,並尋求治療師客製化建議。

我容易頭暈、吃降壓/降血糖藥,怎麼辦?

先吃飽再運動、補水、避免快速改變姿勢;若頭暈或冒冷汗請立刻坐下並補充含糖飲,持續不適請就醫。

最後提醒:請把「平衡+下肢肌力」當成每週固定行程(像看診一樣重要)。若需要安全陪練,預約家天使照服員 就能幫你從家裡開始動起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