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知識庫

家天使精心為您彙整生活照顧、照護相關資訊,不論您是照顧者或是照顧服務員,都能更滿足您的照顧知識
照顧部落格
2025/08/18
  
五大年長者常見疾病:原因、症狀與預防

本文內容聚焦高血壓、第二型糖尿病、腦中風、失智症與骨質疏鬆,並彙整近年相關資料,方便民眾可以快速了解年長者常見的疾病。重點提醒:善用成人預防保健健檢、規律運動與飲食管理、居家血壓「722」量測、防跌與疫苗接種(流感、肺炎鏈球菌「1+1」)是長者健康維持的守門磚。

一覽表:五大疾病速查

疾病 造成原因/危險因子 常見症狀或警訊 如何預防
高血壓 年齡增加、遺傳、鹽分攝取過多、體重過重、久坐、飲酒、吸菸;亞洲族群常見鹽敏感性。 多無症狀;可能頭暈、後枕部緊繃、胸悶心悸。 居家「722」量測(連續 7 天、早晚各 1 次、每次 2 遍);三低一高飲食、規律運動、體重管理、限酒與戒菸;依指引用藥達標。
第二型糖尿病 胰島素阻抗+胰島 β 細胞功能衰退;肥胖(腰圍過粗)、久坐、飲食精緻化、家族史;代謝症候群。 早期常無症狀;「三多一少」、疲倦、視力模糊、感染反覆。 定期健檢與血糖監測;逆轉代謝症候群;健康飲食與規律運動;依最新照護指引個人化控糖與併發症風險控制。
腦中風 高血壓是最關鍵因子;另有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顫動、吸菸、肥胖、運動不足、家族史。 牢記 F.A.S.T.:臉歪、手垂、說話不清、把握時間立刻就醫。 控制三高、規律運動、戒菸限酒、健康體重;房顫者依醫囑抗凝;出現警訊立刻打 119 送醫。
失智症 年齡、心血管/三高、身體活動不足、社會參與少、聽力障礙、憂鬱等。 記憶變差、找字困難、判斷與執行功能下降、個性改變、易走失;「十大警訊」可初步辨識。 護腦 3 招: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參與;控三高與均衡飲食;善用失智友善 2.0 資源與照顧支持。
骨質疏鬆/髖部骨折 年齡、停經後女性、鈣/維生素 D 攝取不足、運動少、抽菸飲酒、藥物與慢性病。 多為無症狀;常以輕微跌倒後骨折首發;身高變矮、駝背、慢性背痛。 保骨 3 要訣:足量鈣+維生素 D、負重/阻力運動、防跌;高風險者骨密度檢查與藥物治療;居家防滑與照明。
 

1. 高血壓

造成原因

高血壓屬多因子疾病,與年齡、遺傳、鹽敏感性、肥胖與生活型態密切相關;常與動脈硬化、糖尿病與腎病等共病並行。

常見症狀

多數無明顯不適,少數會頭暈、後枕痛、胸悶或心悸,因此被稱為「沉默殺手」。

如何預防

  • 自我監測:依「722」在家規律量測並記錄,回診提供醫師判讀。
  • 生活型態:三低一高飲食(低油、低糖、低鹽、高纖)、每週至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活動+阻力訓練、限酒戒菸、睡眠與壓力管理。
  • 藥物治療:依 2022 台灣高血壓指引進行分層治療與達標管理。

2. 第二型糖尿病

造成原因

核心機制為胰島素阻抗伴隨胰島 β 細胞功能衰退;肥胖(特別是內臟脂肪/腰圍過粗)、久坐、飲食精緻化與家族史皆會升高風險。代謝症候群是重要前兆。

常見症狀

早期可能無症狀;典型表現為「三多一少」(多喝、多尿、多吃、體重減輕),並可能出現疲倦、視力模糊、傷口癒合慢或反覆感染。

如何預防

  • 控糖五要訣:定期健檢、規律監測、逆轉代謝症候群、健康飲食、規律運動。
  • 體重與腰圍:降低內臟脂肪、避免腹部肥胖。
  • 照護指引:依 2022 台灣第二型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執行個人化的血糖/血壓/血脂與腎心風險管理。

3. 腦中風

造成原因

以高血壓為首要危險因子,並與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顫動、吸菸、肥胖、缺乏運動與家族史等有關;長者多屬缺血性腦中風。

常見症狀

F.A.S.T. 四口訣:(歪)、(無力下垂)、說話(不清)、時間(速就醫)。任一異常,立刻撥打 119。

如何預防

  • 嚴格控制三高、規律運動、戒菸限酒、維持健康體重。
  • 心房顫動者遵醫囑使用抗凝藥物,以降低栓塞風險。
  • 出現警訊時務必立即送醫,把握黃金急救時間。

快用「家天使」預約,讓專業來守護家人!

4. 失智症

造成原因

阿茲海默型與血管性最常見;年齡上升、三高與心血管疾病、身體活動不足、社會參與少、聽力障礙與憂鬱等皆會增加風險。台灣正推動「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 2.0」,從社區到交通等面向強化支持。

常見症狀

記憶減退、找字困難、判斷與執行功能下降、個性改變、走失風險升高等;可參考「十大警訊」做初步辨識並及早就醫評估。

如何預防

  • 護腦三招: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參與;搭配均衡飲食、維持健康體位與控三高。
  • 善用資源:失智友善社區、天使培訓與照顧者支持等公共資源。

5. 骨質疏鬆與髖部骨折

造成原因

年齡與荷爾蒙變化(停經後)導致骨密度下降;鈣/維生素 D 攝取不足、運動量不足、抽菸飲酒、慢性疾病或藥物也會加重骨流失。台灣髖部骨折發生率在亞洲名列前茅,對長者死亡與失能影響重大。

常見症狀

多半無症狀,往往以輕微跌倒引起骨折才被發現;亦可能身高變矮、駝背、慢性背痛。

如何預防

  • 保骨 3 要訣:足量鈣+維生素 D、規律負重與阻力運動、落實防跌(照明、防滑、扶手、合適鞋具)。
  • 早篩早治:高風險族群安排骨密度檢查,並依醫囑使用藥物治療;曾骨折者特別要預防再次骨折。

長者健康守門磚(健檢與疫苗)

項目 對象/時程 內容重點 怎麼做
成人預防保健免費健檢 65 歲以上:每年一次;40–64 歲:每 3 年一次;30–39 歲:每 5 年一次(自 2025/01/01 起) 身高體重、血壓、血脂、血糖、腎肝功能、尿液檢查與衛教;新增慢性病風險評估與腎病期別提示等 攜帶健保卡至特約院所;可上國健署或縣市衛生局查詢合約院所與場次
流感疫苗 65 歲以上建議每年接種(公費對象依年度公告) 可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機構或行動不便者可評估到宅/到點服務 依各縣市公告前往合約院所或衛生所接種
肺炎鏈球菌疫苗 65 歲以上公費推動「1+1」(PCV13/15 + PPSV23),高風險對象可縮短間隔 提升對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之保護力,降低住院與死亡 未打過者先接種結合型,再依間隔接種 23 價;請先向合約院所預約
 

提醒:家中備血壓計與體重計,規律記錄;長者多重慢病者可優先安排家庭醫師或整合門診,以統整藥單與追蹤。

參考資料(台灣為主;2022 年後)

  1. 113 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衛福部統計處,2025-06-16)
  2. 2022 台灣高血壓指引(TSOC/THS, Acta Cardiol Sin, 2022)
  3. 國健署:居家量血壓 722 原則(2024–2025)衛福部宣導頁
  4. 2022 第二型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學會彙整頁,持續更新)
  5. 國健署:中風 8 大危險因子與 6 招預防(2024-10-22)F.A.S.T. 辨識(2024-11-18 更新)
  6. 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暨行動方案 2.0(2024 重要推動情形 PDF)政策專區(含 113 年度報告)
  7. 國健署:失智症十大警訊
  8. 國健署:掌握保骨 3 要訣(2024-10-16)中央社:台灣骨折發生率亞洲第一(2023-10-17)
  9. 成人預防保健升級(114/2025 起 30–39 歲每 5 年一次)
  10. 疾管署:長者篇—流感疫苗 Q&A(2024-06 更新)疾管署:65+ 肺炎鏈球菌疫苗擴大接種(說明頁)

醫療聲明:本文提供一般健康資訊,非個別診斷或治療;若有急性或持續症狀,請儘速就醫。

最後更新:2025-08-18|撰稿:家天使照顧平台

最新文章